五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夸张的脸》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夸张的脸》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28 08: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用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能准确抓住人物的神、形等特征进行处理,表现出夸张的人物造型。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彩笔 自画像
学生:画纸 彩铅 彩笔
【教学环节及流程】:
一、【自画像导入 了解夸张】: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自画像,大家看,像谁?你觉得像老师,哪里像? 眉毛粗,眼睛小。恩,确实是这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吗?(夸张)板书:夸张。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头像。(板书:夸张的脸)
二、【出示漫画 欣赏作品】
我们来看欣赏一下漫画中的夸张手法,看这个人物是谁?(姚明)作者夸张了他哪些部位?(鼻子,耳朵,下巴)鼻子变大,耳朵变大,下巴变宽,这是人物的面部特征。(板书面部特征)鼻子变大,耳朵变大,这是运用到了夸张方法中的什么手法?(板书:扩大)接下来让我们看这一幅作品,这是谁?(歌手:张韶涵)那么作者夸张了他的什么部位?眼睛变大,这是运用到了夸张中的扩大手法,下巴变尖了,嘴巴变小了,这是运用到了夸张中的什么手法?(板书:缩小)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人,非常有趣,是谁?(成龙)作者夸张了什么部位?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大家一起来回答:大鼻子)鼻子运用了夸张的什么手法?眼睛呢?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总结的也非常好。
?三、【欣赏雕塑作品】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察图片,同学们有很多艺术家们用圆雕的方式来表现,这幅头像是非洲尼日利亚的雕塑,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雕塑都有哪些特征?跟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眼睛大,脸部饱满,脖子上有项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这些特征非常好的表现了非洲妇女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是商代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头像,三星堆文化在商代代表了长江流域的最高成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特征,眼睛,耳朵,嘴巴都很大。你能想象一下他为什么把耳朵做的那么大吗?眼睛往外凸的也非常大。(他希望眼睛大,耳朵大,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家继续来看这是中国文化的佛教雕塑,(北方多闻天王,他是佛教护法之大神,是四天尊王之一。)大家来看一看他的特征有哪些?(生:眼睛瞪的很大,眉毛横的起来,特别是额头上有一个小鼓起)他的眼睛目视前方,给我们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欣赏了这两组作品以后,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夸张人的面部特征时,可以夸张他的哪些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谁来补充一下,(眉毛,耳朵)恩,同学们补充的很好。眉,眼,口,鼻,耳。(还可以夸张脸型,额头,颧骨)
四、【欣赏学生作品 做小游戏】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欣赏学生作品,分析小作者是怎样来夸张的?看哪位同学回答的又快又准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五官集中,夸张的眉和眼
长脸特征,嘴巴拉开
方脸尖下巴,夸张的眉和眼(尤其是眉毛特别的弯,眼睛特别大)
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夸张的脸作品,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在夸张脸时,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特意夸张人的眉眼耳口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夸张的时候要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五、【 师示范 生感受】
老师突然想起了今年春晚上最佳节目《儿子,来了》里面的扮演骗子的著名电影演员葛优,老师这节课打算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一下他,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他有哪些特点?如果老师去创作的时候谁能给我一些建议呢?我怎么去夸张他?(眼睛小,下巴尖,耳朵变大。)同学们的想法有些地方和老师不谋而合。师示范葛优简笔画,出示涂色以后的作品,看了老师的作品,同学们,老师有没有把葛优的特征表现出来呢?看了老师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创作一张夸张的脸。
六、【启发作业,引导表现】
我们来看一下作业要求:
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人物脸型,五官,表情等方面的夸张,完成一幅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
生创作,师巡辅。
七、【展示评价,拓展小结】
好,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
自评:说一说你夸张的人物的特征,你是怎样进行夸张的。
他评: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张作品,并说明理由。
师评:老师也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这些作品中同学们都能巧妙利用夸张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特征,同学们一个个都是高手!
拓展,除了利用绘画的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泥塑,废旧物品利用等方法来制作一张张夸张的脸,同学们可以课下尝试一下。
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