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4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49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8 16: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图中哪些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答案:图A、图B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生活的 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生物
环境
就是生物生活的空间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在这个空间里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了鱼的生活?
阳光、空气、水、温度、植物、动物、人
 影响水稻的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你能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吗?
影响水稻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生物因素
青蛙、蛇、田鼠、蝗虫等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
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观察下列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大雁南飞
蛇要冬眠
(答:温度)
温度还影响动物的体形:
寒则耳尾小;
热则尖嘴猴腮
极地狐
沙漠狐
(答:水域的污染)
水中动物死亡
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观察下列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设计对照实验:
一个变量(研究什么)
其他条件相同
霉菌
温暖环境
低温环境
(5-7天后)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长霉菌
不长霉菌
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潮湿
方法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里。
实验
结果
讨论:
2、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1、根据你的日常观察和经验,你认为选用哪种食品容易长出霉菌?
答:面包、馒头等湿润、营养物质丰富的食品。
答: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
  答: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观察课本第16页图片及下面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寄居蟹
狮子捕食斑马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
不同的生物种之间
种内竞争
种内互助
捕食
竞争
寄生
共生
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
狐狸捕食老鼠
草和稻子竞争空间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共生: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讨论并填表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对生物个体和种族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还是有弊?
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
双方都有利
个体 种族
捕食
竞争
寄生
共生
达标测评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间的什么关系( )
A 合作 B 捕食 C 寄生 D 竟争
2、非洲犀牛背上常停有犀鸟,犀鸟能啄食犀牛背上的昆虫,犀鸟与昆虫、昆虫与犀牛的关系是( )
A共生、寄生 B寄生、捕食
C捕食、共生 D捕食、寄生
B
D
3、下列动物因食物发生竟争的是( )
A 青蛙和鱼 B 狼和鹿
C 蝗虫和玉米 D 牛和羊
4、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可增产,而过度密植却导致减产,如何解释( )
A 过渡密植使作物间种内斗争激烈
B 过渡密植会阻碍空气的流通
C 过渡密植会使害虫大量繁殖
D 过渡密植会导致作物的倒伏
D
A
  讨论: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例:仙人球适于生活干旱的环境;北极熊适合寒冷的环境。)



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非常发达,吸收深处水分。
绿色肥厚,储存大量的水,且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警戒色
拟态
保护色
刺蛾幼虫
箭毒蛙
警戒色
金环蛇
拟态
形状色泽斑与生物非生物相似
迷惑对方,利于捕食和避敌
保护色
适于隐藏,利于捕食和避敌
你看到我了吗?
叶蝉的骄傲
妈妈给了我两套衣服
夏天的我
冬天的我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环境
形态结构、生活方式
得出结论:
适应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
蚯蚓疏松土壤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二、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影响周围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活动: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
如果适度大,相差达,如果干燥,相差小 原理:两温度计中干泡温度计玻璃泡暴露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即室温;湿泡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因湿布中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泡温度计示数小于干泡温度计示数。并且当天空气越干燥,蒸发越快,吸热越多,两温度计示数差越大;反之空气中水蒸气越多即湿度越大时,蒸发越慢,两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小,所以两温度计的示数差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例如,设干泡温度计所示的温度是22℃,湿泡温度计所指示的是16℃,两泡的温度差是6℃,可先在表中所示温度一行找到22℃,又在温度一行找到6℃,再把22℃横向与6℃竖行对齐,找到数值54。它的意思就是相对湿度是54%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答: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过程是通过叶片完成的,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接近叶片的部位。而裸地则不需要。
答: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减少误差。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为什么?
答:裸地。因为本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相对湿度曲线图:







讨论:观察该曲线图,我们发现了什么?

 1、绿色植物对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绿色植物对环境起着降低温度和增大湿度的作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心   得体会?
  答:我们要提倡植树造林和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
讨论: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三、小结:
环境
生物
影响
适应
1、小组讨论:生物对环境造成有益影响的实例。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
2、小组讨论:生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实例。
蝗虫啃食庄稼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随堂练习:
1、生态因素包括_____和______。
2、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 、__ 、__等多种因素,你能说出生活中生物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例子吗?
3、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 ,它包括___和___的相互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
空气
水分
温度
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种内
种间
4.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
A.鱼类的季节涸游
B.仙人掌的叶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D
5.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C
6.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沙漠鼠夜晚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