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史前社会1.梳理脉络
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
旧、新石器时代的划分标准与生产生活
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化石点遗址
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成果
原始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2.问题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1)阅读以下两幅地图,比较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特征 同:多元性 异:从满天星斗到六大区系
(2)“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向心的花瓣结构”),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
——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整理重要因素: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1.梳理脉络
(1)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
在中国古代,我国历史的开端是在哪个阶段?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启的继位有怎样的意义?
夏朝对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
(2)思考
有哪些资料可用于证实五帝后期与夏的历史?
这些资料是否足以证明武帝后期与夏的存在?
二、国家产生2.问题探究: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国家(1)国家的含义国——國——或——域“國,邦也,从口从或”“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山西陶寺遗址出土
彩绘蟠龙纹陶盆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
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区别:墓葬规格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
现象: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比较两张图,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 这反映了什么现象的出现?国家产生的两大条件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阶级或阶层的出现是国家这一管理机构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的本质特征。
——王震中《文明与国家——东夷民族的文明起源》三、商和西周1.梳理脉络
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
商的建立、文明成果与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政治制度及其灭亡
商与西周的经济(农业、手工业)夏、商、周不仅是前后逐次更替的王朝,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 夏商周之关系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妇好墓及出土的文物玉凤象牙杯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带有铭文的铜器190件,铸有“妇好”铭文的有109件。
考古材料2.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说商朝的历史是“信史”?“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译文大意:商王武丁命妻子妇好率三千人马及奴隶士兵一万人,去征伐宿敌羌国。
这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商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当世文献龙骨(药材)—甲骨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炊具礼器,等级地位的象征政治权力的象征 青铜是权力的象征。——张光直《青铜时代》鼎的功能是如何演变的?3.问题探究二: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饕餮纹重祭祀,尚鬼神沟通天地材料一: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
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
材料二:天其永命我于兹新邑(《尚书·盘庚》)
材料三: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
天之罚。(《尚书·牧誓》)占卜
祭祀神权与王权结合 古代中国很多关于国家的观念和社会的制度,都是从家庭、家族、宗族这里引申出来的,这种合理性认同来自人们对于身边的家庭、家族、宗族秩序的理解,人们觉得这个秩序有道理、可以依赖,所以被逐渐放大,就成了普遍伦理和国家制度。
——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机构(家国同构)内服(大邑商)外服(四方)内外服制:松散联盟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
——许倬云《说中国》 西周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分封越多,宗周越弱;时间越久,亲情越疏...终究因为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宗周灭亡,王纲解组,那一个庞大的网络,一旦崩散。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阅读两段材料,归纳分封制的优劣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差异
内外服制:尚未打乱部族组织,外服时降时叛
分封制:以周王室为中心、统一的地方分权制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高度集权——《中国大通史1:导论·史前》卷考古学与古史体系的时代对应关系本课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