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真题分类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真题分类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9 10: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 (2019·贵州六盘水)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 )
A.生物生存的空间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因素
C.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D.以上A、B、C都是
2.(2019·龙东、鸡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影响橘子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3.(2019·湖南郴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影响该现象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4.(2019·四川眉山)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韭菜,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栽培在遮光 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无机盐 C.光照 D.空气
5.(2019·江西)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6.(2019·福建)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7.(2019·德州)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 ?C.水分、温度? ?D.空气、阳光
8.(2019·南通)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蝙蝠多在夜晚活动。造成这种生活习性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温度
9.(2019·四川广安)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土壤含氧量 C.水 D.温度
10.(2019·四川巴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青蛙 D.水分
11.(2019·四川巴中)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12.(2019·四川巴中)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长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13.(2019·湖南益阳)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载人深海探测器“蛟龙号”是世界上第一个下潜深度达到7000 米以上的探测器。漆黑的海底世界,并非生命的禁区,海底“热泉”更是生命的乐土,在这里,最不可能出现的生物是( )
A. 细菌 B. 藻类 C. 管状蠕虫 D. 蟹
14.(2019·潍坊)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
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15.(2019·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下列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不科学的是(   )
A.温度影响植物何时开花 B.“山寺桃花”适应了“山寺”的环境
C.“人间”属于生物因素 D.“山寺“属于非生物因素
16.(2019·达州)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
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17.(2019·东营)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下对诗词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促进物质循环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劝君莫打三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生物的繁殖行为
18.(2019·台湾)黑熊分布的数量会因栖地的条件而有差异,研究发现黑熊秋冬季时会大量觅食栎树的果实。表为某月分甲、乙、丙三个不同山区内栎树和黑熊的调查数量,以及栎树的果实结果量。在调查过程中,研究员收集黑熊的粪便,利用脱落在粪便中的肠壁细胞来分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确定黑熊的性别及记录数量。
山区 栎树 黑熊
植株 果实结果量 雌性 雄性
甲 约250棵 大量果实 8只 3只
乙 约300棵 果实稀少 2只 1只
丙 约250棵 大量果实 3只 8只
根据本文,关于甲、乙、丙三区黑熊分布的推论,下列何者最合理?(   )
A.栎树的棵树越多,黑熊的数量就较多
B.栎树的棵数会影响雌、雄黑熊所占的比例
C.栎树果实的结果量越多,黑熊的数量就较多
D.栎树的果实结果量会影响雌、雄黑熊所占的比例
19.(2019·济宁)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
20.(2019·黑龙江省绥化)下面是某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的实验过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1)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2)制定计划:
a.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一组  实验,变量是   。
b.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c.汇总数据后发现: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3)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   潮湿的环境中。
(4)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为了   偶然性,减小误差。(填“避免”或“具有”)
21.(2019·聊城)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1)该探究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是否没计了对照实验?   ,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   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该实验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有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   。避免误差和偶然性。
(5)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   改为   ,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项目 鼠妇数量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22.(2019·浙江温州)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该实验通过   反应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   (例举一点)。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   。

23.(2019·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大兴安岭、黑河)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是黄色的,是粮仓中的害虫,常常成群聚集在粮仓里的粮食堆中。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片,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亮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呢?通过探究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能得出可信的结论吗?   。(能/不能)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2019·海南)石榴园中石榴树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寄生关系 D.共生关系
2.(2019·龙东、鸡西)小麦田里常常长出杂草,小麦与杂草的关系是(   )
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捕食关系
3.(2019·新疆)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
A.工蜂与蜂王 B.水稻与稗草 C.跳蚤与狗 D.狐狸与野兔
4.(2019·四川成都)水稻田里有一种杂草一野慈姑,它会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影响水稻的产量,据此推断水稻和野慈姑的关系是(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5.(2019·四川巴中)种植水稻后要经常消除田间的杂草,这是因为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合作 D.竞争
6.(2019·江西)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7.(2019·广东)造礁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为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而造礁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虫黄藻与造礁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8.(2019·河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反映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9.(2019·湖北武汉)有些海葵附着在寄居蟹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寄居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便于获得氧气和食物,而寄居蟹则借身上的海葵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10.(2019·湖北孝感)植树造林可以营造“金山银山”,选好树种很关键。树种单一的马尾松林往往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将马毛松和其他树种“搭配”种植形成混交林,能有效减少病虫害。这种生态效益是由复杂的(   )带来的。
A.种间关系 B.种内关系 C.地理环境 D.气候类型
11.(2019·四川巴中)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
12.(2019·湖南娄底)下列各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除硫细菌、硝化细菌、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繁殖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C.“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

参考答案:
一、1.D 2. B 3.A 4.C 5.C 6.B 7.C 8.C 9.C 10.C 11.B 12.B 13.B 14.A 15.C 16.C 17.C 18.C
19.(1)光 单一变量 (2)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3)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4)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20.(1)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2)对照 光 (3)阴暗 (4)避免
21.(1)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是 光 (3)光 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4)重复实验,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 (5)玻璃板 纸板
22.(1)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 (2)用同一只蟑螂,避免了不同只蟑螂体质的差异等 (3)a
23.(1)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 (2)光 (3)不能
二、1.A 2.C 3.B 4.C 5.D 6.B 7.A 8.B 9.A 10.A 11.B 12.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