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直。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长方形卡纸、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通过握手、找朋友等活动,体会“互相”的含义。
情景引入
同学们,认识直线吗?它有什么特征?会画直线吗?
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白纸放大些,把直线两端延伸,再把白纸放得无限大,把直线无限延伸,画好了吗?画两条呢?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怎么样?
把刚才想的两条直线画在纸上,比一比谁画得快?
(纸张准备得小一些,便于实物展示)
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展示4副典型的关系图,标上序号。
引导分类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那么多种情况。
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吗?(板书:相交)
先独立思考,然后将分类的情况在小组里交流,组长负责记录。(准备记录表)
派代表汇报,还有不同分法吗?(板书序号分类)
达成共识
这么多分发,你更赞同哪一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对于第一次的分类,有什么想说的?你们同意吗?还有补充和建议吗?
(板书:不相交 相交 )把作品归类到黑板上,补充板书。
手势模拟“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说说你们刚才画的两条直线属于哪一种关系。
自主探索,认识平行与垂直
认识平行
老师把不相交的一组直线放到了屏幕上,想象一下,再画长一些,会相交吗?无限延伸呢?板书:(永)不相交
课件出示平行概念(板书:平行线 互相平行)
对于平行的概念,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强调“同一平面”呢?(课件解释为什么要强调“同一平面”)
课件出示三组不同位置的平行线
这三幅图中的直线a与直线b是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指导: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问:这样的方法表示a平行于b,你觉得怎样?
⑤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平行的现象,能举例吗?多媒体展示。
认识垂直(垂直旋转的课件)
①研究了不相交的情况,接着我们来研究相交的情况。
动画演示相交的各种情况,在这些相交中,有一种关系比较特殊,你们知道是什么关系吗?两条直线相交的角是多少度?
②像这样,图中的直线a和直线b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垂直定义,教师讲解。
③比较以上三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与摆放的位置无关)
④生活中也常常遇到垂直现象,能举一些例子吗?多媒体展示垂直现象
揭题
今天我们就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两种不同的关系。板书课题:平行与垂直
认识平行和垂直了吗?
运用概念,巩固拓展
下面各组直线,哪一组互相平行,哪一组互相垂直?
我们学会了如何辨别平行与垂直,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摆一摆的游戏。
① ②
课堂总结
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就可以学到更多有关于平行与垂直的知识,因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垂直与平行》的设计意图交流材料
课前游戏,通过握手、找朋友等活动,体会“互相”的含义。
第一个环节,通过想象、操作,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图形都由两条直线组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初步建立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关系的表象,为研究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同时,让学生想象白纸大一些,再大一些,直到无限大,意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关系时,主要渗透的分类的数学思想,通过观察、讨论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思维碰撞,比较总结,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平行线的概念。
之后,在教学垂直概念时,通过把一组相交的直线转动其中一条直线(原来的交点保持不动),让学生认识两直线垂直的特殊现象,课件集中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垂直情况,是避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初步认识平行和垂直后,我鼓励自主举例,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化对平行和垂直的认识与理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巩固练习设计的意图,第一题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进行判断、辨析。第二题,通过摆放与已知小棒平行或垂直的两个小棒,一方面深化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和理解,另一个方面借助直观操作发现规律,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