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 5.2方程的意义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 5.2方程的意义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8 13: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P62~63及练习十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天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概括、应用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一定玩过跷跷板的游戏(课件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画面),如果两边小朋友体重相等,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平衡。市场上有一种工具就是依照跷跷板的原理设计出来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天平)
2.是的,在生活中有天平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天平,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天平。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动图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衡,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理念,并且设置疑点,引发学生天平的兴趣。】
3.出示天平,引出等式
(1)同学们,你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教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说明天平平衡。放砝码的时候要用镊子。
(2)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g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4演示天平,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 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
如果要你现在表示这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得出:一杯水的重量=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追问:如果用未知数x 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汇报:lOO+x (师板书)
(2)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0g砝码),发现了什么?
(天平两边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lOO+x >100。
怎样让天平两边平衡呢?(加砝码)
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lOO+x >200 lOO+x <300。
并引导学生说明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g,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这说明了什么?
(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
(3)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
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lOO+x =250
再列举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教师谈话揭示课题:方程的意义。
【设计理念:通过直观演示活动,在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出上面的式子,为下面的分类讨论环节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1.结合情境,尝试写出方程。
小明有30元钱,买书用了y元,还剩14元。
小组讨论:
说说这几个情境是什么意思?
你能像刚才这样表示出它们的意思吗?
(2)汇报交流,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x+0.5=2.5 3x=2.4 30-y=14(30-14=y,14+y=30)
教师说明:刚才写出的这些等式都是方程。
2.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观察写出的方程与前面的一组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方程与一组不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多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都是等式,而方程里面含有未知数。
引导学生概括方程的意义。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方程?说说你对方程的理解。
师生共同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分类比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层层递进,达到理解方程意义和掌握方程判断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比、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3.回顾反思,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提问:刚才的这些方程是怎么写出来的?
突出方程的意义: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
三、巩固应用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x+7<9 2+7=9 3x+7=22
x+32 x÷3=9 x+y=9
5(x-2)=15 x-y>9 2.5×4=10
找出哪些是方程。
你是怎么找出方程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下吗?
(3)引导学生发现方程与等式存在以下关系: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x+y=15是方程。( )
等式一定是方程。( )
8=4+2X不是方程。 ( )
2.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方
(1)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方程。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理念:(1)、检测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巩固新知,同时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做到因材施教。(2)、通过这些联系为后面学习解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介绍数学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产生过程。
师:看来,大家对方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方程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师:随着数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充,方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方程的类型也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发展。但是,无论类型如何变化,各种各样的方程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设计理念:向学生介绍方程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像lOO+x =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大胆发言。这样既可以回顾和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
五、小游戏
选择 8x 、2y 、120、4、3 中的几项列出方程,两分钟内看哪个组列出的方程最多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游戏中结束本节课,让学生体会方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50+50=100 等式 不平衡 平衡
lOO+x >200 lOO+x =250
lOO+x <300
像lOO+x =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