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课题 少年中国说 主备人 教学课时 2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理解课文意思的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过小组合作理解大意。课文多处用典,这成为学生理解文意的障碍,因此课前让学生了解有关典故。对于本文的象征意义应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课标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 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3.理解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讨论与点拨相结合、诵读法、延伸阅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使用教材构想 1.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排比、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2.我主要通过和学生回顾清朝末年的百年屈辱历史,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少年中国说》 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歌词选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节选自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 3.课件介绍时代背景: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老大帝国”是什么意思?“少年中国”呢? 4.介绍文体: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二、读通课文1.读通课文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二读:放声朗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强调读音:鳞爪飞扬三、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词语,过字词关。(2)指导书写。四、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化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国外,有家不能回,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 学生齐读第一段 2.理解“故”、“于”“则”的意思。 3. 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4. 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这些句子可以调换顺序吗? 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空书课题 “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
学生听读 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少年 故:所以 则: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就。 于: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比喻和排比 不能。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以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题,了解“说”这种文体 意在听准字音;
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掌握字词 巩固旧知 通过关联词语理解句意 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5.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强,语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思路。 6.尝试背诵 课件
“少年×则国×”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梁启超先生希望中国在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呢? 齐读第二自然段。 2. 小组合作理解句意(1)先由小组成员结合注释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意思。(2)接着说说句子的意思,相互补充。(3)然后由组长组织汇报3.再读,感受作者象征手法。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齐读最后一段。 三、畅谈理想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不懈努力换来的。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 2.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 3.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句意 “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及“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中国少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畅所欲言 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句意 赏析作者的表达方法 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板书 少年和国家紧密相连 前程灿烂的少年中国 少年和国家的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