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课题 《月迹》 主备人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 情 分 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圈画批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课 标 要 求 1、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3、培养学生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教 材 分 析 《月迹》是贾平凹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者以充满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童年的一个中秋之夜一群孩子追寻月亮足迹的情景。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娓娓道来,充满了童趣和幻想。今天我们读来依旧倍感纯真与美好。“月迹”表面上是指月亮的踪迹,而月亮在文中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月迹”实际上暗指的是美好事物所在的地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找出月亮的踪迹,归纳出每处月亮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体会孩童寻月过程中的童真童趣,学习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重点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奶奶”的作用。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把握行文线索,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难点:品味文中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美读感染法、联想体验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亮的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描写月亮的诗句
使用教材 构想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就是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高,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交流“咏月”诗歌,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设置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光辉洒满大地的情景。 此时让学生回忆咏月的古诗句? 古人对月青睐有加,今人对月更是情有独钟,紧接着让学生走进本文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三、 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五、 再读,探月之喻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学生回顾,回答: 小时不识月… 学生完成自学要求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生总结,归纳: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学生谈感受: (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学生汇报: 弟弟眼中的月亮…… 妹妹眼中的月亮……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小节 感受作者写作方法的好处 学生交流句子的写作方法: 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让学生欣赏图片,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情境,勾起孩子们对童年月下的美好回忆。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使学生加强字词的积累,务实基础,了解课文。 学会归纳课文,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孩子们的情感变化,梳理出文本的情感线索。 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审美情趣,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由点到面,进而掌握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本文写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板书 盼月:心生失望 充满好奇 月迹 童心升华 寻月:无处不在 人人拥有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