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单元教案习作七:_________即景(2课时表格)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单元教案习作七:_________即景(2课时表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9 19: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首 页

课题 ------即景 主备人 教学 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 情 分 析 本次训练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一种自然景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学生在具体写作时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讲解、引导。
课 标 要 求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教 材 分 析 “_______即景”是部编版第九册第七组教材的作文题。本组教材选编了三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和三首写景的古诗。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学生懂得了要观察大自然的重任,热爱大自然的道理。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近距离地观察一次的大自然,安排了本次习作。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写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景物的变化。 难点: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分析、评讲、修改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大自然景观的素材
使用教材 构想 1、在这节课中,我先出示了几个体现优美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作,从而消除他们在写作上的畏难情绪。 2、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让自己的习作更完美。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大家看一看这些美丽的图片,这些景物是那样迷人。 我们读过不少写景的文章,那些优美的景物描写让我们非常难忘。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景物,也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景物写下来,给别人以美的感受。 板书:________即景 二、方法指导 1.读题 师:大家读一读题目,发现题目有什么特点? 师: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出示习作要求: _______即景,在选材方面,可以写“雨中即景”、“日落即景”,可以写“田野即景”等。 板书:选材 写作方法 三、师生共同讨论 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写呢?先让我们看看课本,看文中给我们进行了哪些提示。 师:除了书中的提示,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 板书:有条理 动态变化 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 选择一处景物或自然景观,思考其特点。 第二课时 一、拟提纲,练习写作。 1.回顾交流后的收获。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提纲,包括:写哪儿的景物,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二、组内评议,练习修改。 1.展示自己的习作提纲,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写,请大家提出意见或建议。 2.试着把你确定的内容写下来。 注意:要按一定顺序;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注意动态描写。 三、集体评议,作业安排。 1.选取写得好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总结其优点。 2.继续修改习作,写好这篇写景散文。 四、认真誊写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书写) 生观察,总结: 题目不完整,需要补充。 学生交流习作方法: 写作方法: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在写作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书中提示我们: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照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等进行描写。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生总结:在写作的时候,要融入自己或喜悦、或赞叹等的情感。 1、和小组成员交流:把自己所选的习作介绍给大家,请大家评价。 2、班上交流:把自己的习作和全班同学交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做出修改。 小组内互评、修改 学生认真誊写作文。 用精美的图片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指导写作方法,能让学生根据写法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师生共同有针对性地讨论,能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和方向,让学生写起来更轻松。 设置这个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此环节能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和方向,让学生写起来更轻松。 设置这个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板书 选材--------写作方法 ---------即景 有条理-------动态变化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