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内能 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内能 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28 15: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0.2内能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面是小明对内能知识的小结,其中不正确的有(  )
A.?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内能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大于内能小的物体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做热运动的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下列四句是描写四季的诗句,其中能够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A.?春天春风又绿江南岸???????????????????????????????????????????B.?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 C.?秋天霜叶红于二月花???????????????????????????????????????????D.?冬天暗香浮动月黄昏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做饭时,香气扑鼻?????????B.?下雪时,雪花飘飘?????????C.?扫地时,尘埃飞舞?????????D.?烧水时,白气升腾
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物质分子运动的是(?? )
A.?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很快变成红色 B.?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 C.?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D.?长期堆煤的墙角,不但墙表面是黑的,墙的内部也变黑了
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
6.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 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D.?九仙山雾淞 玉树琼花
7.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8.质量和温度均相同的铁块和铝块(c铁<c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 )
A.?热从铁块传到铝块??????????????????????????????????????????????B.?热从铝块传到铁块 C.?铁块和铝块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D.?铜块和铝块都放热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内能为零???????????????????????????????????????????????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50℃水的内能一定比10℃水的内能多
10.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
二、填空题
11.春天是花的海洋,外出踏青是个不错的选择.雨过天晴,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这说明分子在?________;细心的同学们会观察到路边草叶上的水滴近似呈球形,这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力.
12.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在软木塞跳起来的过程中,热水瓶内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汽油机中的________冲程与这一现象的能量转化相同.
13.小红一走进化学实验室,就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这是________现象.“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分别通过________方式和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14.(2017?宿迁)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的.
15.高压锅盖上的限压阀突然转动起来,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________的原理与此相同(选填“热机”、“电动机”、“发电机”).
三、解答题
16.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请你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简要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17.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 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___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 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 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几个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18.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
(3)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的作用.
19.如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
(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部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 .
(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cm3.这说明________.
(4)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正确; D、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来修饰; (3)物体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4)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2.【答案】D
【解析】
【解答】A、春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春天来了,气温转暖,在春风的吹拂下,草木发芽,江南呈现出碧绿的景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错误. B、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荷叶碧绿一片,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错误. C、秋天: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枫叶中的花青素增多是枫叶呈现红色,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错误. D、冬天:暗香浮动月黄昏,由于分子的扩散运动,到处都能闻到花香,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逐一分析各选项,看能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做饭时,香气扑鼻,是芳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下雪时,雪花飘飘,是雪花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尘土满天飞舞是灰尘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烧水时,白气升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 扩散表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只要是扩散就能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A、从红墨水滴入清水中,红墨水分子会扩散到清水中,清水很快变成红色.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尘埃不是分子,故B符合题意. C、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是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故C不符合题意. D、长期堆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扩散是分子的运动,不是物体的运动.分子是微观世界的,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肉眼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而是固体的小颗粒.
5.【答案】A
【解析】【分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而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注意二者的区别.
【解答】A、沙尘漫天浮动,这是沙土的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B不合题意; 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合题意;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及其与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有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是宏观上的机械运动,肉眼能看得见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九仙山雾淞、玉树琼花,是凝华形成的,是物态变化,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看不见的;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能发挥作用,故A错误;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很大的斥力,故B错误;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中有空隙,组织松散,而不是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已知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同,并且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铝的比热容比铁的比热容大,由公式△t= 可知,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铝块和铁块初温相同,铁块的末温高,铝块的末温低,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铁块向铝块传递.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物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以结合热量的变形公式△t= 进行求解.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不正确;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两个温度相同的物体不发生热传递.故B正确; C、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C不正确; D、50℃的水和10℃的水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内能大小无法比较.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3)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4)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是大量分子具有的能量.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多少有关.
10.【答案】A
【解析】【解答】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增加物体的内能,A符合题意; 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是炉火的内能转移给了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 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是蔬菜的内能转移给了冰箱,属于热传递减小了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是太阳光的热辐射增加了石凳的内能,属于热传递增加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类似的例子有:克服摩擦做功、克服分子作用力做功等,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类似的例子有: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填空题
11.【答案】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引
【解析】【解答】解:(1)春天是花的海洋,外出踏青是个不错的选择.雨过天晴,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2)草叶上的水滴近似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故答案为: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引. 【分析】(1)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12.【答案】降低;做功
【解析】【解答】解:(1)瓶塞跳起来,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热水瓶内水蒸气的温度降低;(2)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高温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降低;做功. 【分析】(1)瓶内热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膨胀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答案】扩散;热传递;做功
【解析】【解答】解:小红一走进化学实验室,就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炙手可热”是利用火加热把热量转移给了手,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铁棒的内能; “钻木取火”,是利用物体与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做功. 【分析】(1)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一、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二者是等效的.
14.【答案】增加;做功;热传递
【解析】【解答】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 故答案为:增加;做功;热传递. 【分析】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5.【答案】内;热机
【解析】【解答】解:高压锅盖上的限压阀转动,获得了机械能,是锅内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内;热机. 【分析】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解答题
16.【答案】打气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向气筒传递热量,气筒吸热温度升高发热;同时,活塞与气筒摩擦生热,气筒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以上两个原因,打气过程中气筒发热。
【解析】【解答】打气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向气筒传递热量,气筒吸热温度升高发热;同时,活塞与气筒摩擦生热,气筒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以上两个原因,打气过程中气筒发热。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两个原因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四、实验探究题
17.【答案】(1)气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2)液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3)固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解答】(1)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的运动无方向性,空气向下扩散,二氧化氮也会向上扩散,所以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2)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由分子动理论可以知道,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 (3)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这段文字表明了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气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2). 液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3). 固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4).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 【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五、综合题
18.【答案】(1)分子 (2)无规则 (3)引力和斥力
【解析】【解答】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故答案为:(1)分子;(2)无规则;(3)引力和斥力. 【分析】根据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分析答题.
19.【答案】(1)乙;杯中水很快变黑 (2)分子间有引力 (3)分子间有间隙; (4)宇宙的膨胀
【解析】【解答】(1)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所以乙杯是80℃的热水,杯中水会很快的变黑.(2)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3)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4)宇宙膨胀学说提出: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气球上斑斑点点,随着气球被吹胀,球上的斑点各自远离而去.故答案为:(1)乙;杯中水很快变黑;(2)分子间有引力;(3)分子间有间隙;(4)宇宙的膨胀. 【分析】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③分子间有间隙. ④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这样一个天文观测结果,得出结论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份,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