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课题 现代诗两首 《晚秋的江上》 主备人 教学 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 情 分 析 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受诗歌的美,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课 标 要 求 1.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 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 材 分 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 1923 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 1926 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教 学 目 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 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 构想 增加了徐志摩的另一首现代诗《再别康桥》,让学生欣赏、了解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师:看到此景,你想说什么?学生发言。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诗歌《秋晚的江上》。 简介作者。 《秋晚的江水》是刘大白 1923 年的作品,收录在《邮吻》诗集中。 三、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认一认 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 4、指名朗读,同学们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师: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小节 师:齐读第一小节 思考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驮”字突出了什么? 师:驮字同时渲染了黄昏时绮丽的景致。 2、学习第二小节。 师;齐读第二小节。 思考:鸟翻双翅,斜阳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 师:把芦苇人格化了,给诗文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师:让我们对美景美美的再读一遍诗歌。 一、生:我看到了秋天江上夜晚的景象如此之美…… 二、生:认真倾听。 三、初读诗歌 1、生:做笔记。巢(cháo) 2、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 3、开火车认读字词。 生:指名个别读,其他同学画出诗的节奏。并且在脑海中构思一幅画面。 生: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四、 生:齐读第一小节诗歌 生:鸟儿归巢,倦了。 生:突出了鸟儿疲倦的程度。 生:齐读第二小节 生: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生:拟人 生:读诗歌。 一、用图片的方式引入主题。 二、了解作者,可选读作者的作品选集,丰富知识。 三、初步感知诗歌的美。 读中感受诗歌的美。 落实字词 四、了解诗歌大意。 品味诗歌的美。 再次体会现代诗歌的美。
板书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 斜阳 芦苇—美景 花牛歌:睡觉 童年的乐趣,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