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课题 古诗三首 《暮江吟》 主备人 教学 课时 3 授课 时间
学 情 分 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
课 标 要 求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读故事,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理。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自读古诗,把握节奏;3.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适当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地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 材 分 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教 学 目 标 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自读古诗,把握节奏;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适当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地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学课件(包括白居易图片、白居易生平简介等)
使用教材 构想 课为精读课文,里面包含了三首古诗。在教学本课时充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生动具体和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按照介绍诗人、初读诗文、探知诗意、感悟朗读的顺序层层递进,更有利于学生对诗文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同学们还记得吗?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白居易图片、生平简介) 初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暮、吟”?(出示课件——生字暮、吟) 2.学习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理解题意 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出示课件——暮江吟音频)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诗歌第一、二句)?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可怜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课文配图及伴奏)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师生齐背《草》 白居易 学生补充介绍 自由读古诗,用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多读两遍 自主发言生字在书写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 学生自主作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学生听课件中范读,学习朗读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听老师朗读,自己练习朗读,优秀学生范读 露水、月亮 比喻 可怜 可爱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生配乐朗读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
板书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