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 表格式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蟋蟀的住宅 表格式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8 22:1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首页
学 情 分 析 蟋蟀,使同学们很喜欢的一种昆虫,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倾注了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最大的发挥与锻炼,他们获得的收益将是无穷的。
课 标 要 求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朗读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材 分析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 学 目 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手段: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具学具 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 构想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听,这是谁在唱歌?(播放音频)?? 师:是蟋蟀在唱歌呢。(出示图片)这个小家伙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1?蟋蟀的住宅)一起读课题! 师:什么是住宅?(多指规模较大的)。? 师:一般来说,人住的房子我们才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一般叫巢、穴、窝,那为什么题目要叫“蟋蟀的住宅”而不叫“蟋蟀的窝”呢? 师:对,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作者是喜欢蟋蟀还是讨厌蟋蟀?? 师:那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看来你们都很想了解蟋蟀的住宅,我们先把书翻到第11课,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师:它的住宅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想知道吗?下面就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PPT(1)把握生字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检查生字词? 师: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PPT: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慎重、选择? 住址、洞穴、挖掘、柔弱、搜索 ?堤岸、倾斜、隧道、骤雨、平坦 ?粗糙、扒土、钳子、宽敞、抛出? 1.四组词语分别指名读。? 提醒:洞穴的穴是第二声;倾斜的倾是第一声;扒土的扒是个多音字,这里读bā,还可组词扒开、扒皮,另一读音为pá,可组词扒窃、扒手(板书:扒的注音和组词);宽敞的敞这里读轻声,单个字念第三声。 2.指导写字。? 蔽:注意和“敞”的左半边区别开来。? 抛:“力”写在“九”字弯钩的里面。(板书:蔽?敞?抛)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 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师:蟋蟀住宅的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身的特点有关。(板书:特点) 师:讲了住宅的建造过程。(板书:建造)课文就是从这两大方面写了蟋蟀的住宅。?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那么,蟋蟀的住宅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划一划相关的语句。?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特点??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后,师:这是住宅什么方面的特点呢??概括出三个方面:选址、外部、内部。(板书:选址、外、内) 讲解选址方面的特点 1.理解“随遇而安”? 师:那么,住宅的选址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找到了相关的句子?? 师:找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第2自然段。这段话中有个词语叫随遇而安,它出现在哪一句话中?大声地读出来。? PPT: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师:联系上下文,你能猜一猜随遇而安的意思吗? 再看看词语手册上是怎么解释的?? 师:随就是顺从,遇就是遭遇,安就是满足。意思就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ppt出示意思)? 2.把蟋蟀与别的昆虫作对比? 师: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肯随遇而安呢?? 师: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预设:(ppt出示)? 师: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别的昆虫随遇而安?(ppt标出)? 师: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它们就满足了,弃去也毫不可惜,这就是随遇而安。谁能把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读出来?(指两位同学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可是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板书:不肯随遇而安) 从哪里看出它不肯随遇而安?? 师:“慎重”是什么意思? 师:蟋蟀是谨慎地、认真地选择住址,而不像别的昆虫一样随随便便( ? )而是一定要( ?) 并且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 (同时ppt标出重点词语:慎重、一定要、并且有、不利用、一点一点)? 师:把这几个词语圈出来,从这几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蟋蟀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老师还觉得蟋蟀很聪明,你们觉得它聪明在哪里?? 师:是呀,它选择的住址不仅排水优良,还有温和的阳光,知道给自己挑个好地方,而且房子也是自己亲手打造的,跟别的昆虫比起来,就感觉它跟咱们人一样,挺有头脑的是不是?谁能读一读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只做事慎重、勤劳、聪明的小蟋蟀。(指名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正因为如此,小蟋蟀才会有属于它自己的住宅。我们再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蟋蟀的与众不同。?? 四、总结延伸?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选址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住宅外部、内部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蟋蟀住宅的选址,从中感受到了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剩下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讲解住宅外部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找一找蟋蟀住宅的外部有什么特点? 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引导:朝着阳光可以概括为?而且这条隧道是隐藏在草丛中的,别人很难发现,说明它有怎样的特点?骤雨是什么样的雨?(又大又急的雨)下骤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说明它怎么样?)? 共同得出:朝阳、隐蔽、干燥。(板书:朝阳、隐蔽、干燥) 师:“九寸深,一指宽”是多大?你们知道一寸是几厘米吗?大约是三厘米三毫米,那九寸将近有30厘米。一指宽就是一个手指这么宽。(师比划)这样的隧道对一只只有两三厘米长的小蟋蟀来说够大了吗?足够宽敞舒适了。? 师:蟋蟀的住宅有门(板书:有门)? 师:看看书上的插图,出口的旁边有一丛草,就像咱们房子的门一样,多形象呀!?? 师:除了有门,还有?? (板书:有平台)? 师:蟋蟀还在这平台上弹琴呢!看来这小小的蟋蟀还很会享受生活!?师:我们把第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蟋蟀?为什么?? (二)讲解住宅内部特点? 师:那住宅的内部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六自然段,找一找。? 师:重点在哪个词??(板书:光滑)? (板书: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师:住宅虽然简朴,但是我想,蟋蟀在里面一定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读。? ?(三)体会“伟大的工程”? 师:作者又是怎么赞叹蟋蟀的住宅的??(指名答,再齐读)(板书:伟大的工程)? 师:读到这儿,我们不禁产生一些疑惑,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作者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师: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呢?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7—9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内容,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圈一圈描写蟋蟀挖掘时的动词。(板书:挖掘)? 师: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行挖掘,你们觉得它盖房子的过程辛苦吗?非常地辛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盖房子的工具有哪些呢?? ? 师:凭着这么简单的工具却能盖出有门、有平台、清洁、干燥的住宅,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 ppt: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师:当蟋蟀累了的时候,它会怎样?? ?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谁能再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 师:其实这些都是作者细心观察后才告诉我们的。读读这句话。?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师: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现在,蟋蟀的住宅已经挖了有两寸深,这么宽敞了,已经可以住了,可是蟋蟀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预设:整修。(板书:整修) 师:它是怎么整修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怎么整修的呢?? 师:我们发现了,住宅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整修,要不断地加深加阔。这个过程是十分繁重而漫长的,最后,蟋蟀才能修建了一座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样一个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 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一)品味拟人手法及运用? 师: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一样呢?? 师:有同学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拟人手法,请你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找到了就自己读一读。 (二)课后练习: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能不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写小动物呢? 预设:蟋蟀。 生齐读课题 预设:住房 预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了,用了拟人的手法。 预设:喜欢蟋蟀。 预设: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蟋蟀的住宅在哪儿?蟋蟀是怎么建造住宅的? 生齐读 生自由朗读 预设1:住宅的选址、住宅外部的样子、内部的样子(综合这三方面即蟋蟀住宅的特点) 预设2:住宅的建造过程?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从大厅直到卧室 生答 生读 别的昆虫喜欢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临时、隐蔽所、不费功夫、毫不可惜。 谨慎认真 接:随遇而安 生接:排水优良 温和的阳光 生接:一点一点挖掘的 慎重、认真、不随遇而安、踏实、吃苦耐劳、有耐心、努力、勤劳...... 它选择的住址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齐读 齐读整段 预设A: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预设B: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预设C:出口的地方总是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预设D: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预设:平台。 预设1:聪明:能把自己的住宅建造得很隐蔽;隧道倾斜,即使下骤雨都能立刻变干;吃草从来不吃门口的那一丛草。? 预设2:能干、勤劳:把门口收拾得很平坦。 ?预设3:会享受生活:在平台上弹琴。? 预设A: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预设:光滑。 预设B: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预设:假使我们??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齐读 预设:扒、搬、踏、推、铺。 预设:钳子、前足、后足、锯。 预设: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预设:有耐心、细心、善于观察...... 生读 预设:蟋蟀长时间地进行整修,天气变冷了或身体增长了,它就把洞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它都在里面不停地工作。 生接:伟大的工程。 预设:因为作者描写得很生动。还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因为作者写得很具体,观察得非常仔细......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蟋蟀的家和住宅联系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将蟋蟀与别的昆虫作对比,能够更加准确的感受蟋蟀的精神】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领悟作者用意,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意图: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学生在一个个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文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蟋蟀,顺便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学习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板书 ?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