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熔化和凝固》课件(24张ppt)+教案+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2《熔化和凝固》课件(24张ppt)+教案+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28 18:39:10

文档简介


《熔化和凝固》
本节是一节包含探究内容的课。探究活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本节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探究海波、蜡熔化特点以及熔化、凝固的应用两部分组成。首先由生活的一些实例引入熔化和凝固,然后通过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特点得出规律,最后引申到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
3、熔化时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
2、熔化时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教学难点】
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
铁架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天平、药勺、石棉网、蜂蜡和海波等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物态变化 温度》。
提问1:自然界物质一般有几种状态?什么是物态变化?
回答:自然界物质一般有三种形态:固态、液体、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同学们,请观察我们来观察以下图,冰山化成水,浇铸金属零件,回答问题。
提问2:在这两个过程中,发生物态变化吗?物质开始是什么状态,最后变为什么状态?
回答:状态都发生变化了。
提问3:两图片表明的物态变化有什么不同相同?
回答3:一个从固态变为液态,一个从液态变为固态
一、熔化和凝固
引导归纳: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提问4:你能举出生活中那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入,有利于学生通过物态变化的概念,去判断现象中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并且分析出是如何变化的。通过思考,锻炼学生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探究
刚才,知道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哪么,物态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它需要条件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经验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熔化成水?熔化需要什么条件呢?大胆的说出你的猜想和依据。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猜想,教师归纳总结
(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2)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明确实验目的: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规律。
(二)猜想与实验设计
现在,根据同学的猜想,老师准备了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根据猜想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教师归纳,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需要帮助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烧杯 、温度计、石棉网、秒表、水、火柴、海波、松香.

观察实验装置图,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做海波和松香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
2.温度计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怎样能做到将温度计液泡放入合适位置?
3.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
4.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5.怎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
在讨论了以上的问题后,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按图组装实验装置.
2、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状态变化
3、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4、根据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分析作出的图象,得出结论.
(三)、实验过程和数据收集
实验探究一:海波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1、海波也叫硫代硫酸钠,是一种物色透明的物质用光滑线连接各点
2、观察海波熔化和凝固视频并总结实验结论.
表一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41
43
44
45
46
47
47
47
47.5
48
51.5
53.5
55.5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3、数据收集:从实验现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7℃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 ,温度才继续上升,海波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二探究:松香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1、松香是松树树干内部流出的油经高温熔化成水状,干结后变成块状固体.
2、观察松香熔化和凝固视频并总结实验结论
.表二 蜂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
52
55
58
61
62
63
65
66.5
69
72
74
83
状态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3、数据收集:随着不断加热,松香的温度在上升此过程中松香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四)、实验结论
讨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1)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三、熔点和凝固点
1 、熔点
像海波、金属等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它们的熔点.
2、非晶体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四、晶体和非晶体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 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像海波那样,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做晶体.
像蜂蜡那样,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
凝固中:晶体有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小资料:.01×105 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3410

962

80
固态酒精
-117

1515

660
海波
48
固态氧
-218

1083

328

0
固态氮
-210

1064

232
固态水银
-38.8
固态氢
-259
交流讨论(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 ?(2)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测室外的温度吗?
答案:(1)由于铝熔点660摄氏度. 锡熔点232摄氏度, 铜熔点1120摄氏度,所以铝制容器能熔化锡但不能熔化铜.
(2)在南极,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水银温度计的凝固点-38.8摄氏度,水银凝固,水银温度计无法使用,要用煤油的.
五、基础巩固
1、冰激凌是用奶油、水及其他配料,在冰箱里冷冻而成,夏天放在室温中一段时间会变成混合液体,关于制作冰激凌和冰激凌变成液体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凝固、后熔化
C.都是熔化 D.都是凝固
2、下面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种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C.只有晶体熔化,凝固,温度保持不变   
D.各种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
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4、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和丁都是晶体
B.甲和丙都是晶体
C.丙曲线晶体熔化曲线
D.丁曲线晶体凝固曲线
六、课堂小结
一、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二、探究实验
海波和蜂蜡熔化实验
三、熔点和凝固点
四、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有熔点和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五、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七、布置作业


课件24张PPT。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同学们,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物态变化 温度》的内容。
自然界物质一般有几种状态?自然界物质可以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什么是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在这两个过程中,发生物态变化吗?物质开始是什么状态,最后变为什么状态?铸造金属零件冰山化成水固态液态固态液态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固态液态熔 化凝 固一、熔化和凝固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2、不同的物质熔化的规律一样吗?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经验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熔化成水?熔化需要什么条件呢?大胆的说出你的猜想和依据。实验设计: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过程。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探究熔化的温度条件和规律。 二、学生探究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图,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做海波和蜂蜡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
2.温度计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怎样能做到将温度计液泡放入合适位置?
3.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
4.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5.怎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实验注意事项:1、按图组装实验装置。2、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状态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3、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4根据海波和蜂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5、分析作出的图象,得出结论。实验步骤:实验探究一:海波熔化实验熔化时: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化前:AB段物质处于固态,晶体吸热升温。熔化后:CD段物质处于液态,液体吸热升温过程。海波熔化曲线图实验结论:波熔化时:要达到一定温度( 48℃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实验现象:实验探究二:蜂蜡熔化实验蜂蜡熔化曲线图随着不断加热,蜂蜡的温度升高 ,在此过程中,蜂蜡由硬变软变稀 ,最后熔化为液体。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蜂蜡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海波的熔化曲线石蜡的熔化曲线海波和蜂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海波和蜂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 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不同点: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蜂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它们的熔点。1 、熔点三、熔点和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2、凝固点:四、晶体与非晶体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做晶体。
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对比几 种 常 见 晶 体几 种 常 见 非 晶 体小资料:.01×105 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交流讨论(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
(2)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的温度吗?1、冰激凌是用奶油、水及其他配料,在冰箱里冷冻而成,夏天放在室温中一段时间会变成混合液体,关于制作冰激凌和冰激凌变成液体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凝固、后熔化
C.都是熔化 D.都是凝固B巩固练习2、下面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种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C.只有晶体熔化,凝固,温度保持不变   
D.各种液体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B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B4、所示,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 .乙和丁都是晶体
B.甲和丙都是晶体
C.丙曲线晶体熔化曲线
D.丁曲线晶体凝固曲线5、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
(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第2 min处于_______态.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思路导图
-2吸热0固A一、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二、探究实验
海波和蜂蜡熔化实验
三、熔点和凝固点
四、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有熔点和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五、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