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
的附庸。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温故
知新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新课导入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中的都是些什么人?大学起源于欧洲,它既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最初的大学是怎么开办起来的?奎屯市一中李新亮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人教版
教育部审定
2018一 、自由和自治城市1、兴起背景: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复苏:
(1)农业技术的提高;
(2)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
(3)商业贸易发展;
(4)人口增长。10世纪起,以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著名的城市:
意大利——
米兰、威尼斯;
法兰西——
巴黎、琅城;
英格兰——伦敦;相 关 史 事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般不超过5000。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14世纪中西城市人口对比:英国伦敦:4万中国开封:100万法国巴黎:6万佛罗伦萨 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发展起来,然后才发展了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政治职能。 (1)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一 、自由和自治城市 (2)琅城人民起义:相 关 史 事 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人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①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
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②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
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成为自治城市;(3)自由城市的特点: 一 、自由和自治城市 ③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但是,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一 、自由和自治城市(3)自由城市的特点:①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1、城市居民的身份:二、城市居民的身份②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2、从农奴到自由人的距离
---一年零一天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相 关 史 事城市中的行业行会: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竟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帮工实际上是作坊主的雇佣工人。知 识 拓 展1345年伦敦马刺业基尔特规
第一,马刺业从业员每日工作时间,应自日出开始,直至新门外圣墓教堂鸣熄灯钟时为止,不得延长,因为任何人在夜晚工作皆不能如白日之精巧……
第二,本基尔特任何人俱不得在星期日,或任何其他类似星期日之宗教节日将其所制之马刺悬挂于外,而仅许悬挂一能表明其业务之标识。看货及出售货物亦仅许在店内为之,不得携出店外,或将门窗等开启,违者依前述条例处罚。
第三,任何从事本行业之人,若非本城之自由人即不得在本城购买、建造或单独租赁房屋,亦不得开设店铺。
第四,本行业任何会员所招收之学徒其学习期间俱不得少于七年,而此类学徒亦必须按照本城惯例进行登记。
第五,倘有从事本行业之非自由人按照前条所述年代期限招收正式学徒,即前述之例予以处罚。
第六,任何外国人或本域以外之本国人,除非获得市长、长老及管理员许可列入本城市民名籍,而且有本行业正直会员证明并担保其为人忠实,品行端方者皆不得从事或利用本业。
第七,本行业任何从业员,在星期六本城鸣午钟后即须停止工作,自此至次星期一早展之前皆不得工作。
——刘启戈、李雅书选译《中世纪中期的西欧》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中世纪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欧洲。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大学兴起的背景:三、大学的兴起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2、西欧早期大学的形成与类型:三、大学的兴起相 关 史 事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西欧早期的大学有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等。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以学生组成的社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掌倥。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3、大学的自治地位:三、大学的兴起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三、大学的兴起(1)基础性的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2)专业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
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4、课程设置:本课小结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兴起背景:10世纪 贸易 人口
2、“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城市、国王、封建领主 特许权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城市自治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从农奴到自由人的距离---一年零一天
市民阶层 行会
大作坊主、商人、银行家——早期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自治城市中的自治团体:学生行会和教师行会
2.大学的特权:免税 司法独立 教育自主
3.课程设置: 基础 专业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在正确的选项后画√)。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 )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 )
选拔官吏的需要 (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2、判断甲乙两个同学谁说得更有道理。课后活动同学甲:我国北宋的东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比同时期西欧的城市大得多,人口多,商业更繁荣,市民中也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因此也产生了市民阶层,这比西欧更先进。同学乙: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西欧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权,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但是,这种独立性是我国古代的城市没有的。我国古代的城市往往都是政治中心,东京和临安都是首都,市民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能像西欧那样产生资产阶级。 两个同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学甲着眼于宋代中国城市规模和工商业的繁荣程度远远高于同时期的欧洲,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群体并不能成长为市民阶层。
同学乙多侧重于西欧城市的权力结构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是建立在专制集权封建政治和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不可能产生自由的市民和自治的城市,也不太可能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西欧的城市兴起却孕育着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课后活动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