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40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40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28 21: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鹿王本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路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带回了西亚的苜蓿和葡萄;带去了我们的造纸、印刷技术,带回了国外的音乐、舞蹈、饮食。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也随丝路传入我国。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在敦煌生根、发芽。 莫高窟壁画艺术第三二九窟夜半逾城第二七五窟尸毗王本生第148窟弥勒下生经变盛唐329窟莲花飞天藻井盛唐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五代98窟于阗国王供养像莫高窟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 、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交脚弥勒(北凉)主尊佛像(北朝)菩萨(西魏)菩萨、阿难像(隋)菩萨(隋)阿难陀(唐)菩萨(唐)菩萨(唐)菩萨(唐)供养佛像(唐)涅槃像(唐)以丰颐厚颊见长,崇拜丰满美 北朝时期的 佛像塑造的体型修长,面目清瘦,细眼薄唇,体现出典型的西魏时的特征。从这个时期的壁画和彩塑中既可以看到佛教传入我国的痕迹,又可以发现它开始出现中国本土化的艺术痕迹。 隋唐时期的造像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世俗化的特点,体型比例恰当,面部大多较为丰满,身姿优美,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极富生命力。 五代至宋元时期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但是,我们仍能从上面的画面中体会到细腻优雅的画风。 藏经洞问:如果你意外发现了文物,该如何去做。问:联系生活,谈谈你该怎样尽到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义务。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