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节内容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二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三是使学生明确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概念——速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中。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会定性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用停表测量时间。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
4、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5、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速度图像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
情境导入
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现在我们一起观看“比比谁快”视频。
狮子和豹子在百米短跑中以什么标准确定冠军?
狮子和豹子在运动过程中,谁跑得快?
学生总结:1.在运动过程中,跑在前面的跑得快;
2.在到达终点时,先到达的跑得快。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为研究“比较物体运 动快慢的方法”作铺垫,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制定计划:
先让小车A、B分别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运动,观察、记录它们的运动情况,定性比较运动的快慢;然后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标记一段距离,记下长度,测量小车A、B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定量比较运动的快慢。
2、收集证据:
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实验:小车A、B分别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记录:A、B的运动情况,比较A、B运动快慢的依据。
3、收集证据:
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实验: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标记一段距离(距离尽可能长一些,便于观察和记录),比较A、B运动的快慢。
用钟表计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A、B运动的快慢。
记录:在相同的距离内和相同的时间内, A、B运动快慢的比较。
提问:通过刚才的例子,总结一下,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讲解速度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速度
提问:如果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了不同的距离,如何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1概念:路程与时间的比叫作速度。
2速度的公式
用S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 单位:m/s,km/h
“/” 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m/s”读作“米每秒”,“km/h”读作“千米每小时”.这个读法和小学算术中的读法“每秒米”“每小时千米”不同,希望同学们读时注意。
4、单位换算1m/s=3.6km/h
教师引导。 学生表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公式是v=s/t,单位是m/s或km/h等。
单位换算:1 m/s=______km/h。
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5、计算题
例题1:行进中的快速列车在3min内通过的路程是7.2km,列车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已知:S=7.2km , t=3min
求:V=?
解:
答:列车的运动速度为40m/s.
例2: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9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了的路程为多少?
已知: v=54km/h,t=90min=1.5h
求: s=?
解: S=vt=54km/h×1.5h=81km
答:行驶的路程为81km.
例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1km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V=340m/s,S=1km=1000m
求: t=?
6、解物理题的方法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要求的物理量。
2.解题前先在分析“已知”条件中把单位统一。
3. 解题过程中要先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或由此公式得出的导出公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再进行运算,最后得出计算结果,写出结果时一定要注明单位。
4.进行检查,无误后写出最后答案。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讲解例题,加深知识应用 。
匀速直线运动
观看“匀速直线运动”视频
1定义: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就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1)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例如,火车在出站时速度逐渐增大,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s/t来处理有关问题。
利用描点法画出s-t图象。 引导学生讨论图象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并说明实际的匀速直线运动不多,一般是近似处理。
巩固练习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课堂小结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二、速度
定义
公式:
单位:m/s km/h
物理意义:
三、匀速直线运动
七、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1——3题
略
课件21张PPT。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比比谁快收集证据:
1.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实验:小车A、B分别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记录:A、B的运动情况,比较A、B运动快慢的依据。
交流讨论: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收集证据:
2.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实验: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标记一段距离(距离尽可能长一些,便于观察和记录),比较A、B运动的快慢。
用钟表计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A、B运动的快慢。
记录:在相同的距离内和相同的时间内, A、B运动快慢的比较。
交流讨论:交流实验情况,讨论比较的依据和条件。 制定计划:
先让小车A、B分别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运动,观察、记录它们的运动情况,定性比较运动的快慢;然后在木板(或长条桌、光滑地板)上标记一段距离,记下长度,测量小车A、B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定量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实验通过刚才的例子,总结一下,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显然,小明同学比小聪同学快 如果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了不同的距离,如何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
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1.物理学中,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2.公式: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3.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二、速度 5m/s= km/h
72km/h= m/s18204、单位换算1m/s=3.6km/h人走路自行车行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飞机飞行卫星绕地运动1m/s4m/s 120km/h900km/h
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7900m/s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例1: 行进中的快速列车在3min内通过的路程是7.2km,列车的运动速度是多少?解:答:列车的运动速度为40m/s.已知:S=7.2km , t=3min
求:V=? 例2: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9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了的路程为多少?已知: v=54km/h,t=90min=1.5h
求: s=?
答:行驶的路程为81km. 解: 由 可得
S=vt=54km/h×1.5h=81km例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1km处产生的雷声?已知:V=340m/s,S=1km=1000m
求: t=?解: 由 可得答:需要大约2.94s才能听到相距离1km处 产生的雷声.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要求的物理量。
2.解题前先在分析“已知”条件中把单位统一。
3.解题过程中要先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或由此公式得出的导出公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再进行运算,最后得出计算结果,写出结果时一定要注明单位。4.进行检查,无误后写出最后答案。
解题要求:匀速直线运动三、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就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1.定义:(1)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间(s)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描述例4:如图所示甲、乙两小车的s—t图象;谁运动得比较快?s/m103090甲乙t/s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运动快慢2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米CD巩固练习7. 单位换算:3615B巩固练习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经过5s,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m。
甲丙10巩固练习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二、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2.公式:
3.单位:m/s km/h
4.物理意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