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一单元
1、水滴里的生物
课型
新课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科学知识: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显微镜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
重点
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
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核心
问题
当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它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教学
媒体
放大镜、显微镜、富含微生物的水、切片、图片、抹布等、幻灯片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5′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教师强调: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两名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照显微镜进行介绍。
培养学生的自学、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
出示
4′
1、教师出示一杯含有微生物的水,提问:烧杯里
有什么?
追问:还有什么?
2、谈话:我说这里有活着的物体,你相信吗?
追问:当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它的时候,我们应
该怎么办呢?
3、教师组织学生领取富含微生物的水和放大镜
学生回答:水
学生:不知道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回答(放大镜)
通过观察、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4、追问:还有更先进的仪器可以观察到水里的生物吗?(如果学生不知道,就由教师直接说出: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会有什么?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板书课题)
学生分组观察,汇报:什么都没有看
到
自主
探究
12′
一、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的要求:
1、观察时要细心、耐心、认真。
2、每个人都要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画在同一张纸上)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二、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2、微生物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种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发现
学生阅读教材3页资料到4页内容,先独立思考,整理问题答案。然后小组讨论,形成统一答案。
培养学生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
交流
完善
12′
一、1、组织学生汇报:一个小组同学先汇报,然后其他组进行补充。
2、教师讲解学生所发现的微生物的名字及微生物的定义。
二、组织学生汇报
1、追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幻灯片出示: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的微生物
谈话: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目前,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发现。希望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那样不断探究,不断发现。
展台展示
一个小组同学先汇报,然后其他组进行补充。
通过汇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认识更多的微生物。
延展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
学生自由发言,可
由课本知识延伸
提升5′
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以提出自己证明的办法。
到生活中,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身边。
拓展
反思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也为下节课做铺垫。
板
书
设
计
1、水滴里的生物
微生物:鼓藻、草履虫、吊钟虫
病毒、细菌……
显微镜:列文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