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案-1.2 做酸奶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案-1.2 做酸奶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30 09: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一单元
2、做酸奶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
单位
主备教师
戴功勋
负责领导
教学
目标
科学探究: 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
科学知识: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
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核心问题
为什么鲜牛奶会变成酸奶?
教学媒体
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相关资料等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教师指导如何做酸奶,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用塑料器皿。
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课上: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课前:学生根据教材5页的步骤制作酸奶,查找资料。
课上:分组品尝并交流。
让学生体会制作酸奶的过程,以及初步了解乳酸菌的作用。
问题出示2ˊ
为什么鲜牛奶会变成酸奶?
学生认真倾听。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自主探究
10ˊ
组织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如有疑问,可以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阅读教材6~7页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整理答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交流完善15ˊ
组织学生汇报。
2、通过阅读知道了酸奶是怎样变成的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细菌有哪些特点?
(2)细菌有哪些功与过?
(3)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每组汇报一道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汇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点拨深入6ˊ
细菌的繁殖速度到底有多快呢?让我们用模拟实验来体会一下。
(1)介绍模拟实验:见教材6页下模拟实验步骤。
(2)进行实验:细菌繁殖八代以后的数量。
(3)预测第21代细菌的个数。(上百万个)
(4)通过模拟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感受?
强调第三个问题: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
指名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去体验 “细菌繁殖的速度”。
拓展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并巩固新知。
延展提升

制作一张关于“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手抄报。
学生课后制作,下节课班级展评,并将优秀的手抄报张贴在黑板报上,进行宣传。
运用自己所学进行宣传,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2、做酸奶
乳酸菌 酸奶
特点:体积小、“吃”食物、繁殖快
细菌 功:生产腐殖质、新的食物、药品、生物塑料
过: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