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地表的变迁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地表的变迁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9 00: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资料推测某地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对一些现象做出大胆的猜想,并能用实验验证猜想;
3、能对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出合理的评判;
二.教学重难点
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镊子、酒精灯、火柴、敞口玻璃器皿、沙盘、小水盆、塑料盆、木尺、胶带、底部带小孔的塑料杯、木条
三、学习过程:
1、教师: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由来引入地表的变迁。
2、?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并提问:
(1)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山体岩石中发现了什么?
(2)根据资料,推测喜马拉雅山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
3、讲解:喜马拉雅山的地层和化石记载了它的海陆变迁史。1975年,我国科学家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000多种生物化石。通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地质学家认为:距今4000万年前,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沉,沉积了厚达三万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约2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陆地。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终于形成了。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产物。据测量,七千万年来,南亚次大陆向北漂移了约5000——7000千米,平均每年6——12厘米。至今,印度板块仍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北移,喜马拉雅山每年以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不过,精确的测量表明,现在隆升速度最快的地方不在珠穆朗玛峰,而在巴基斯坦北部。换言之,若干万年后,珠穆朗玛峰可能不再雄踞世界第一高峰的宝座。
4、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沈括和《梦溪笔谈》的小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
5、教师:是什么力量使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
6、小组讨论,从分析图示现象入手找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原因.
(1)火山口湖是怎样形成的?
(2)石林是怎样形成的?
(3)风蚀石是怎样形成的?
(4)海边礁石是怎样形成的?
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8、演示实验: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的变化下会发生变化。(石块选用易产生明显现象的岩石,如页岩、石灰岩等,冷水最好用冰水。)
9、讲解:植物的生长和冰冻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10、家庭实验:流水对岩石的搬运作用,并用实验证明。
11、教师: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12、?教师小结:风化和侵蚀的概念。
13、小组讨论:(1)课本图片改造沙漠和乱伐森林两种人类行为对地表的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2)这两种人类行为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13、引导延伸:联系课外知识,说说人类还有哪些生产活动对地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