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圆形物体、尺、圆规、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吗?生:圆
提问: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吧。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引导语言规范,说清物体哪个部分是圆,球与圆的区别)
追问:这样说下去,说得完?
指出:是啊,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圆无处——不在。
谈话: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圆形的图片和大家分享。(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
提问: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扔下一颗小石子……你们会发现了什么?生:水纹、圆…
介绍: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瞧,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丽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陨石坑。
提问: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揭题: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圆,好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画圆
(1)借物画圆
谈话:老师觉得研究圆,可以从画出一个圆入手。同意吗?
请大家借助身边的物体试着画出一个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有创意。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提问:大家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谁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画圆的?
(2)曲线图形
谈话:哎,我们以往学习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多边形时,一般都是沿着尺子的边来画的,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画一个圆吗?同学们都摇头了。
提问:圆和以前学过的这些多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指出:都是平年图形、多边形由线段围成、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圆是曲线图形。板书:曲线图形。
师:既然是曲线图形,那么沿尺子边线的确是不好画了,看来以后画圆我们只能借助这些物体了。
(3)圆规画圆
生:圆规
师:谁来介绍一下圆规。他是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手柄、针尖、笔尖)你会用它来画圆吗?请你试着画一个!
提问: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画得不错,也有同学画得不够理想,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画完,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出了什么问题?给点建议好吗?(经验之谈)
生:针尖没有定好、手没有拿在上面的小圆柄上、两家分开的大小没固定好……
指出:说的真好,这些都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示范画圆的微视频)
提问:现在谁能说说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步骤吗?(两脚分开——固定一点——旋转一周)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提问:再用圆规画一个圆,跟自己之前的比一比是不是进步了?再和同桌比一比,一样大吗?
导学单2:想办法画一个跟左边一样大的圆,先小组交流再动手试一试
说一说你的做法,怎样就能画一个跟左边一样大的圆。
如果想画一个比左边小一点的圆如果操作,画一个大一点的呢?
生:针尖和铅笔之间的距离不一样长,画出来的圆大就一样。
师:这么说画圆时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在数学上它被称为——圆的“半径”。(板书:半径)
师:在圆里,除了有半径还有直径和圆心,你们听说过吗?
(板书:直径 圆心)
导学单3:自习各部分名称
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打开课本86页,读一读,再在小组里说一说。(师巡)
师:好!同学们学完了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圆心?同学们,你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吗?
生:能,就是针尖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生上台)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半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生: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片上画出一条直径。(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
师:直径我们一般用字母什么表示?
导学单4:圆的特征
师:我们会画圆,也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圆有哪些特征呢?想不想动手研究研究
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铅笔等工具,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看有没有什么发现,记得把你们的发现填在研究学习单上。如果觉得没什么可研究的,也许会有所启发。
小组讨论交流
生:圆有( 无数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相等 )。
圆有( 无数 )条直径,它们的长度( 相等 )。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同意吗?就这一发现,有不一样的研究方法吗?还有什么发现?
生: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能能用你的方法证明给大家看吗?
生:对折 (量)
师:看来同一个发现同学们的表达方式还不一样,这一发现如果用字母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d÷2=r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师:我们可以写的简单一些)d=2r 或者 r=1/2d
师:你们能看懂这个公式的意思吗?
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手拿一个圆片)那这个圆的半径是黑板上这个圆的一半吗?生:不是
师:那说这句话时要加一个什么样的前提。
生:在同一个圆里。
师:唉!研究数学要讲究严密性。
轴对称图形:刚才大家在玩圆对折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发现?
为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呢?它有多少条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
(1)互动游戏
师:现在要是告诉你一个圆半径的长度,你能求出他它的直径吗?倒过来行不行?好,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半径,你们说直径,老师说直径,你们说半径看谁反应快,好吗?
半径: 5厘米 半径:3厘米 直径 : 2分米 半径:0.12米
生:……
师:好玩吗?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玩。
(2)判断
全部出示,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请同学回答。对学生有争议的题问一下即可,不必多说。
(3)画圆
半径2厘米、直径2厘米
提示:先想一想,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各应是多少厘米。
五、拓展
1.数学史料再现
(1)一中同长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是什么意思呢? 猜猜看。
生:半径都一样长、直径都一样长,这跟我们刚才的发现一致吗?
师:事实上我国古代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个感想?
生:自豪
师:林老师也觉得特别的自豪,特别的骄傲!
(2)圆出于方
同学们,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课前老师在网上找到一份资料,在《周髀算经》里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用现在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的切割而成的。一起看!(课件演示)
师:(先出示一正方形)这是一个正方形,现在我们一起切割,再切割,再切割,直到把它切成一个圆。
师: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师:你说,你说,还有吗? 没有了,跟他们一样。
(3)阴阳太极图
谈话:提起古代的圆,下面这幅图还真得向大家介绍一下。认识吗?阴阳太极图。想知道这幅图的构成吗?
其实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现在,如果告诉我们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还能知道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生讨论
师:好了,看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响亮的说给大家听
生:小圆的直径6厘米,大圆的半径6厘米……
师: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2.欣赏圆之美
(1)石子水纹
谈话:让我们重回现实,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是一个个圆形,谁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2)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图片)师: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想说点什么吗? 生:圆无处不在
师: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多姿多彩!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六、小结
师: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你还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不可能把有关圆的知识都研究了,课后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走进百科全书继续去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曲线图形
圆心: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圆心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半径 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同一个圆中
直径 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d=2r
r= 1/2d 圆是轴对称图形(无数条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