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扁鹊治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扁鹊治病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8 23:5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出示(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成语图片:
同学们,请看屏幕,看图片回想一下这分别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小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看看这则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1、检查学生读词语。
2、强调重点字,指导生字“释”的书写。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呢?
三、品读句子 深入感悟
(一)认识扁鹊:“扁鹊”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古代人对所有名医的一个总称,他的真名叫秦越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集体交流。
(1)预设一:扁鹊在蔡桓公的身边站了一会儿,就能看出蔡桓公的病情。真是医术高超啊!
引领分析:播放视频,了解中医尝试,明确扁鹊是用了中医手法的“望”来诊断的。
(2)预设二: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引领分析:不同症状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能够准确的判断治疗的难易程度。
能够准确推测出病情发展状况。
(3)预设三:扁鹊一再劝说蔡桓公及时治疗,说明他对患者负责、尽职尽责、为人诚恳厚道……
引导分析: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 )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 )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 ( )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4、概括板书: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二)了解蔡桓公
1、可是这位名医最后却没能治好蔡桓公的病,那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交流。相机分析蔡桓公第一次的表现,想像蔡桓公说这句话时表情、语气都是怎样的?
引导理解:讳疾忌医
3、集体分析蔡桓公第二次、第三次的表现:
第二次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理睬他,嘴巴不说,可心里怎么想呢?(引导:他很不高兴地想)
到了第三次,蔡桓公已经非常不高兴了。作为一国之君,扁鹊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翻四次说自己有病,这回蔡桓公可真生气了,他会对扁鹊说什么呢?
引导理解:固执己见
四、体会寓意 迁移运用
1、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整个治病的过程。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做扁鹊,男生做蔡桓公,老师来读旁白。
2、思考、交流:明明是有药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究竟是什么原因要了蔡桓公的命?
3、小结:我们发现原来是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和固执己见要了他的命。
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
4、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也要注意做到防微杜渐。
像不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久而久之导致了近视眼,不注意书写质量,经常不认真书写,慢慢就会养成不好的书写习惯了。
老师真希望同学们从蔡桓公的身上吸取教训,凡是做到防微杜渐。
6、小结:《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五、布置作业
必做内容: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来写一写。
选做内容:阅读《韩非子》一书,了解更多故事。
附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公
医术高明 讳疾忌医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