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重阳节 2(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重阳节 2(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11 12: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第一册第44课,课文类型属于看拼音读课文识字。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儿童诗。诗中写了九九重阳天高云淡,惠风和畅的季节特征;写了古今人们登高的不同目的;也写了人们美好善良的祝愿。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达到读文识字的目的。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尽管学生对重阳节比较陌生,但可通过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增加对重阳节的了解,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识字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在小组中自主识字的能力,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借助全班交流的机会得到提高。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中的1.2两点是根据课文类型(看拼音读课文识字)所制定。第3点考虑到学生对重阳节了解不多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查阅课外资料,简单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并能说说自己家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锻炼课外阅读和说话能力。
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
《重阳节》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课文简短,句式整齐,识字量较大。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了以下方法:
1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外资料简单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并激发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以读代讲。通过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体会儿歌的大意,同时也达到了为生字正音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朗读课文采取指读的方式,力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
3 识字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平台。本课课文内容短小,生字较为集中。生字的处理上采取课题、课文两部分生字分散教学,课文中的9个生字集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形式的开展改变了传统识字教学中师教生跟的静态、单向的人际交往模式。给识字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合作中不断地提高,识字成为了一种乐趣。
4 在游戏环境中复习生字和词语。由于重阳节是在金秋十月,人们有赏菊、喝菊花茶的风俗,因此设计了“菊花朵朵开”的游戏复习本课所学的新词。又利用平日同学们喜欢做的识字游戏进行生字的复习。识字游戏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单调呆板的生字巩固练习变为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游戏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的兴趣。具体实施方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调动学生的已知,启发他们回忆自己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揭示课题的目的。通过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认真书写的熏陶,同时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学习课题中出现的生字。课前鼓励学生利用课外书籍或网络资源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听教师范读课文,培养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第二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让学生对儿歌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又对学生进行“读正确”的训练。
三、精读儿歌,识字背文
这一环节重在认识生字并且以读代讲学习课文、背诵课文。具体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学习第一句。采取多种形式朗读。第二步:学习第二、三句。利用问题式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二、三句的大意并熟读这两句。第三步:进行识字教学。在充分朗读课文,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地进行生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老师及时地归纳提炼好的识字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第四步:朗读、背诵、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在巩固识字的环节中,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迷人的秋景: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竞相开放,菊花上写着由课堂上所学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词语出现和消失的快慢速度可以随着学生的掌握熟练度自由调控。生字的复习上利用平日里常做的识字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开展游戏。在写字环节中注意强调撇有尖,捺有角,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外拓展,说话练习
在本环节中,如果学生对过重阳节的印象不够深刻,可以选择较熟悉的中秋节说。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不用太长一、两句即可。在“合作游戏”中巩固识字教学案例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儿童由运用口头语言向运用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上海二期课改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倡导联系学生生活和课内外结合的开放识字的教育思想,坚持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和“识写分流”的基本原则。但是“识写分流”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中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通过实践摸索,我发现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识字游戏能给识字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识字成为了一种乐趣。
学生常玩的识字游戏有:
一、《大家都来猜》
由组长从生字中任选五个,给组员看过后抽取一张剩下的反面朝上,其他同学猜拿掉的是哪一个字。猜对者获胜,主持下一轮游戏。
二、《看谁记得快》
组长从生字中任选五个以上,打乱顺序一一给其他组员看,然后迅速收起。谁能背出生字顺序为获胜,主持下一轮游戏。
三、《扩词擂台赛》
组长从所有生字中任选一个开火车扩词。答不出者随即淘汰,最终获胜者为下一轮擂主。
四、《翻牌游戏》
所有生字卡片均反面朝上放在桌上,小组成员任意猜一个字,并同时翻一张卡片。第一个猜的字与翻的卡片上的字一致的获胜,主持下一轮游戏。
五、《你说我猜》
由组长根据不同生字的特点,说一句话打一个字;如:十张口,答案为“古”。最快答出的同学获得出题资格。
《重阳节》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阳、节、九、古、人、高、景、色、美、太、平”等11个生字。在对生字进行复习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学生记忆目的性不强的特征,我利用“小组合作”开展识字游戏。
我将准备好生字卡片(背面无词语),发给轮流组长。各组可按自己的喜好从平时常做的识字游戏中任选一种。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玩儿了起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室里始终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几轮游戏玩儿下来,他们对于11个生字的字形结构、字音、字义都已熟练的掌握。作为教师的我也参与到了他们的游戏中去,帮助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游戏结束后我对合作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并指出个别组合作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一节课中如此大的识字量,原本是一大难点。但是通过开展“合作游戏”,改变了传统识字教学中师教生跟的静态、单向的人际交往模式,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单调呆板的生字巩固练习变为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游戏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识字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