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跳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第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教学模块中的必修单元,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技术动作并不复杂,但要使学生做到轻松掌握动作要领就比较困难。所以师生都应高度重视,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85%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技术动作,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
3、情感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在游戏竞赛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蹬地-收腹-甩臂用力的顺序。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全身的协调用力。
第五,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一些简单的投掷动作,但他们力量小,协调性差,怕重,对投掷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且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若结合游戏或者有故事情节的感性思维来进行体育课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中创设游戏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惧怕的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小学生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够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知识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游戏活动为主要学习手段,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不断变化游戏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六,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教法:利用讲解、示范、启发、问答和纠正错误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掌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远技术,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身体协调素质。
学生学法:通过复习、观察、模仿、讨论、练习等方法进行。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模仿练习(徒手练习—拿球练习)—比较练习—讨论练习——分组练习—评价练习——巩固练习的学练流程,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悟,同时在竞赛中提高。
第七,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引入情境阶段、激发动机阶段、机能学习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引入情境阶段:
1、课堂常规,包括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向学生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
激发动机阶段:
1、学生热身,进入运动状态,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
2、(新内容的辅助练习)进一步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技能学习阶段:
教师讲解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采用分解的教学方法:
1.1握球
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握球的两侧。两大拇指扣在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预备姿势的过程,先将球置于体前,两脚前后开立,前后相隔一步距离,上体适度前倾,稍抬头;然后身体重心从后面一只腿逐渐转移到前面一只腿,重心下降,两手持球向头后方摆动。
1.2投球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空手投掷示范讲解技术要点过渡到学生拿球练习。握好球后,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距离在一步左右。以前后开立为好,因为这样可以借助上步的速度使球体获得更大的出手速度。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上体稍向后仰,把腹、肩部拉开。投球时两腿用力蹬地,同时收腹、挥臂,此时,头稍抬,目视前上方,挥臂至前额上方,迅速将球沿42°左右角度向前方投出。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能踩线。
影响成绩的因素是力量与爆发力,投掷项目需要人体用力。投掷实心球是双手同时用力的投掷项目,要求双手用力要均衡,出手速度要快,才能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在练习中会发现,体重较重的学生投掷项目的成绩较好,这是因为他们的绝对力量比体重轻的学生大的缘故。
1.3学生练习
徒手模仿练习 主要用于体会动作,特别是头的位置与视觉的方向。眼一定要看前上方,此点务求认真体会。投掷时一旦眼看到地,投掷效果一定不好。
挥臂练习 要求两臂挥至前额上方即停,用以练习出手时机。
完整动作练习 一定要注意几个技术环节:一是出手时两臂一定要在头的两侧,手在前额上方;二是头的姿态,头一定要稍扬起,目视前上方;三是身体一定要成反弓,两腿协调地做出蹬地撑起的动作,这样才能投远。
(练习注意事项1、注意练习场地及周围环境的情况,在确认无人从投掷方向经过时再做练习,确保练习安全。2、练习前要把肩充分活动开,防止伤害事故。3、练习时要注意自己的技术动作,认真体会。最好能与同学一起练习,以便互相指正。4、提高上肢力量的练习要经常进行。)
2、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探讨为主线”的三主原则,灵活运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竞赛法”等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3、在教学中时时进行评价,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让同学们去讨论,去想解决的办法,同时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
总结整理阶段:
1、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指导学生做放松操,使学生身心放松。
2、教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第八,场地器材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本课需要的场地为田径场,需要的器材为实心球20个、音箱一个、口哨一个。
第九,预计课的效果
本课遵循客观事物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课堂教学合理,气氛活跃,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85%的同学能学会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学生平均心率为125/分钟。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慢跑热身→专项准备活动→讲解双手从体前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徒手练习→持球练习→改进动作练习→游戏→总结评价放松
教学内容
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动作方法。
2.让学生了解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投掷技术概念,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难点
教学重点:蹬地-收腹-甩臂用力的顺序 教学难点:全身的协调用力
课的结构
课的内容
时间次数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教育内容
开始部分
准备部分
'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
4.安排见习
二、准备活动
1.体育常规练习
2.慢跑热身
三 、专项准备活动
徒手操
2、头上胯下传球
3、左右传球由前至后,由后至前各一次。
5
6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内容
4.提出要求(守纪、拼搏、动作优美)
1.强化体育课堂常规
2.带领学生做好慢跑热身。
1.教师组织学生做专项准备活动。
教师提醒学生在活动的时候注意安全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要求:
1、静、齐、快,精神饱满
2、明确上课内容和要求
组织:四列横队
前后两人一组
﹢﹢ ﹢﹢
﹢﹢ ﹢﹢
﹢﹢ ﹢﹢
﹢﹢ ﹢﹢
⊙
要求:充分活动各关节:
课堂常规使学生明确要求与任务。
了解学情,充分活动各关节
通过专项练习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为新授课的教学做好辅助练习。
基
本
部
分
四.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
动作要领:两脚前后开立,上体稍后仰,两脚用力蹬地收腹和快速甩臂,将球向前上方掷出。
重点:蹬地,收腹,
甩臂
难点:全身的协调用力
1.徒手练习
2.持球练习
3、改进动作练习
4.比赛看谁掷得远
(提醒学生注意投掷的高度、出手角度)
五.游戏
20
5
1 教师讲解练习的动作方法,并示范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师组织学生徒手练习,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模仿
4、教师组织学生持球练习,提醒学生注意腿部用力,蹬地充分
5、教师请优秀学生展示
6、教师鼓励学生改进动作练习,提醒学生注意注意用力顺序,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
7、教师组织学生炸碉堡比赛,提醒学生注意出手的角度
8、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9、教师小结、评价
1、教师安排学生分组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
1、教师明确游戏规则和方法,并示范。用哨子指挥学生练习
2、教师安排学生分组
3、教师组织学生练习
4、教师鼓励学生游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练习
2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仔细观察动作
3.学生徒手练习
4.学生持球投练习
5.学生积极展示
6.学生互相交流,谈体会、收获
7.学生改进动作练习
组织:同上
要求:积极参与练习,
注意安全
8.学生比赛
组织:
﹢﹢
﹢﹢
﹢﹢
﹢﹢
⊙
要求:遵守比赛规则
1.听清游戏规则
2.游戏时注意次序
3.游戏时听教师指令
要求:遵守比赛规则
1.听清游戏规则
2.游戏时注意次序
3.游戏时听教师指令
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双手原地从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结束部分
4'
一、放松活动
二、归纳评价
三、整理器材
四、师生再见
4
一、与学生一起放松
二、教师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
三、指定学生收回器材
四、同学们再见
一、游戏放松
二、自评、互评
三、学生收回器材
四、老师再见
师生一起进行全身心地放松
场地器材
实心球20个
预计密度:35-37%
预计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预计运动量:中
三、评课要求
(一)评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合理。主要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清晰明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显性目标,又有随机渗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隐性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学科能力与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评教学内容。看是否结合学情、生情、校情等实际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开发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整合及选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否有利于当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评课堂合作。看师生是否实现 “主导”和“主体”的最佳结合,课堂教学是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全班共学的动态组合、立体交叉网络结构,是否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主体,体现师生协调一致,思维定向,心理同步,形成教与学的共振、合力。
(四)评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波动性是否和谐统一。看教师是否能依据学科(课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时空序列,使之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看教师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容量和心理气氛,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课堂呈现最佳的教学情景。
(五)评课堂训练。看是否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看课堂教学是否以训练为主线,在科学的训练中指导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学有创见,勇于实践,积极进取,养成创新思维的品质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六)评教学方法。看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否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用与之适应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技能,收到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七)评课堂气氛。看课堂教学是否呈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通道、多层面、多向性信息交流,是否实现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教学,学生之间愉快和谐,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
(八)评教学反馈。看是否适时反馈,有效调控。看教师是否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现状,注意调整学习内容,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目标。
(九)评教师基本功。主要看是否做到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板书工整,具有教育机智和应变能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