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地理七上第一章
地形图的判读
复习
1.地图的三要素是:
2.相同图幅的地图,
比例尺大,则范围( )内容较( );
比例尺小,则范围( ), 内容较( )。
3.如果你想从林甸去北京旅行,想知道怎样到达北京,你将选择( )图来参考。
A、北京政区图 B、黑龙江省交通图
C、中国交通图 D、北京交通图
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小
详
大
略
C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地形图
怎么阅读和使用这两种地形图呢?
这两种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 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 型。
4.能动手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
1.读一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本24—26页,等高线地形图。在课本中画出你认为的重点知识。
2.做一做
通过自主阅读,你能完成资源与评价上的31页的教材助读吗。
3.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第一关:你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吗?
我量的甲山也是高1000米
海平面
我量的丁山高1000米
???
小甲所在地的海拔为 米,
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A地的海拔该怎么表示呢? 米
1500
1000
1500-1000=500
海平面
巩固练习:
500
★
A
200米
-200
________
等高线的绘制: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第二关闯关题:
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
100
400
N
M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
是 米。
300-100=200
课堂延伸: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100
-200
-300
第三关: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
甲
乙
A
B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陡坡
缓坡
第三关闯关题:
甲
乙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第四关: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山顶
山脊
山谷
陡崖
绘 图 训 练
让我们动手绘图吧。
请你想象一座山,画出大致的等高线地形图,请标出每条等高线的海拔,再标出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交流你的绘图。
要点回顾(最后冲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3判断:
海拔
密集
稀疏
山脊
山谷
陡崖
山顶
鞍部
练一练
让我们来完成《资源与评价》的当堂检测。
信息链接
请同学们阅读《资源与评价》中32页的信息链接《等高新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爬山我们走缓坡, 攀岩就在陡崖处。
河流发育在山谷, 陡崖可能有瀑布。
梯田坡度一定小, 修路要沿等高线。
引水地势高到低, 水库修建在峡谷。
1.完成《资源与评价》基础训练题3、4、5题。
2.完成《资源与评价》综合训练题3题,拓展训练题4题。
作 业
完成《资源与评价》其他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