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上
4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业要求
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四首诗歌
2.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会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
3.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故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听闻;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具名,在今湖南洪江西。题目交代了写作本诗的缘由,即诗人在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后,为表达对好友的同情和关切而写了这首诗。
题目解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多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渡荆门送别》等。
作者档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 落尽 子规 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柳絮落尽、杜鹃啼叫的幕春时节,
我听说你被贬路过五溪。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你一直到夜郎西。
柳絮
布谷鸟,又称“杜鹃”
叫
听说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给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课文赏析
①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暮春,“杨花”给人飄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结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融情于景。次句直叙其事并点题,“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体现了贬谪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
②最后两句抒情。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和无尽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请明月陪朋友一起去夜郎西。
主旨:此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烘托了哀伤的气氛,交代友人去向,寄寓了诗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1.一词多义
以
以观沧海(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歌以咏志(介词,用来)
2.词类活用
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
3.古今异义
次
古义:停宿。例句:次北固山下。
今义:次序;也用作量词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若出其中[应为“若出(于)其中”
②海日生残夜[应为“海日生(于)残夜
(2)宾语前置句
歌以咏志(应为“以歌咏志”)
(3)主谓倒装句
行舟绿水前(应为“舟行绿水前”)
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 写景点时令
飘零之感
次句 叙事表同情 迁摘之意
同情、关切朋友
后两句
抒情表牵挂
情深意长
结构脉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主旨归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诗寓情于景,开头写“杨花”,而且“落尽”,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子规”即布谷鸟,在古代诗歌中是悲苦的象征。因此本诗不着悲痛之语,但悲痛之情自现。
2.想象丰富,笔势灵动。
本诗后两句发挥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够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传情,气度超逸,笔势灵动。
写作方法
知识累积:阅读方法
考点:如何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
考点解读:“炼字题”是中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炼字,就是品味该字(或词语)蕴含的情感或品味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某字(或词语)有什么妙处?②请结合全诗(词)对某字(或词语)进行赏析。③本诗(词)中的某字(或词语)换成另外一个字(或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点拨:答题时要把该字(或词语)放在句子中,分析其在表现描写对象特点、创造意境、抒发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来说,可运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词性分析法。从词语词性方面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要特别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及一些活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例如,《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中的“阔”字,用一个形容词,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恢宏之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方法二:修辞分析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切入分析,可先点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方法三:释义法。从解析词语意思的角度入手分析,应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该词的语境义。
答题要点:
①表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
②在全诗(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在全诗(词)的结构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③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特别提醒:
字(或词语)在结构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有:总领全诗(词),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承上启下,总结全诗(词),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等。
素养发展一一发展核心素养
1、发展重点
本课核心素养的发展重点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2、具体体现
①语言构建与运用
了解诗歌这一体裁和四位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内涵的特点及常见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等)。在阅读诗歌的同时,了解诗歌的基本情境,对诗歌有初步的感悟。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
小学学习诗歌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学习诗歌则应兼顾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既要通过联想和想象生成鮮明的画面,又要从内容、主题出发得到独特的感悟或体验,并能够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这是唐朝时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次北固山下》是律诗,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遵循格律;《天净沙?秋思》是散曲,散曲的不同曲牌对句式、字数、平仄有不同的要求,只是不像律诗那样严格。
诗歌中的“月”
古往今来,“月”在中国诗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诗人们钟爱的一个意象,诗人们往往用它来表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感情。“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营造了凄清的气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隔千里今共明月”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了幽静的自然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抒发了诗人孤独的情怀,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天下离人的美好视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