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29 07: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初步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⒉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索能力。
⒊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品及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手工制品,增强他们的创作意识。并在活动中通过展示、体验与交流,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
教学难点:制作的方法及作品的新颖、美观。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老师用各种旧材料制作成工艺品、剪刀、双面胶、彩纸、蜡笔等。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蓝天、碧水、绿色,这是地球曾经的容貌。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地球却面临着资源短缺和脆弱环境的双重考验。俯视大地,小草已经枯黄,地上到处是垃圾……大自然已向人类亮起红灯。清澈的小河已经变得污浊不堪 ,曾经的青山已经成为“垃圾山”,河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如今变成死鱼 ,街道上垃圾乱扔,严重影响环境,环境污染造成雾霾天气。 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
师结:这些废旧物品我们常常把它视为垃圾或丢弃或不管不 理,实不知处理不当的话他们会污染环境,还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利用废弃物做了些什么?
瞧,环保时装秀;利用废弃物制作乐器;利用废弃物制作生活用品; 利用废弃物制作装饰品。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结:如果把这些废旧物品利用起来,那么不仅保护了环境,还使资源得到了再利用。同学们都希望做到节约资源、变废为宝。
出示课题: 废旧物的“新生命”
二、欣赏作品?学习方法
1、以下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有哪些种类? (金属纸、玻璃、塑料、纺织物 )
2、废旧物材料的特点:
纸质类:纸盒、纸板---色彩丰富易加工
金属类:铁丝、易拉罐、小零件---规整光洁
木竹类:木板、木棍、树枝、竹片----朴实无华
布类:布头、毛线---松软丰厚
陶瓷类:瓷瓶、瓷杯---光洁润滑
玻璃类:瓶子、杯子---晶莹剔透
塑料类:饮料瓶、塑料板、塑料袋---柔润细腻
3、废旧物改造的基本方法:
包装法: 废旧物改造的基本方法利用彩纸、布料对废旧物表面进行包装,使废旧物产生视觉美感。
切割法: 对饮料瓶、牛奶盒等立体材料,可采用剪切、分割、镂空等方式进对废旧物表面运用粘贴、镶嵌、绘画图案等办法装饰,使之焕发新光彩。
拼贴法:旧物表面重组拼贴,创造出丰富的装饰效果。
三、废旧改造的制作的过程:
《漂亮姑娘》制作过程
《快乐的小毛驴》制作过程
四、动手做一做吧!
1、分组制作:咱们同学可真了不起,个个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老师做得更好的东西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材料?你想用它做什么?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
2、设计制作方案
设计要点:(1)以原造型为主,不宜过度修饰。(2)造型夸张,幽默有趣。(3)不要过度添画和滥用。
为了做得更快更好,我们必须先拿出设计方案来。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比一比哪组的同学最先拿出设计方案。
3、动手制作
评价:真是百花齐放,见解多多,在变废为宝、废旧物品巧利用方面大家真是智多星。 、师:老师相信你们的方案都是科学合理的,现在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看一看哪组分工最合理,制作最快。 让我们脑筋转起来,让我们的小手动起来。让我们变废为宝的梦想快快实现。
五、作品展示
1、师:好,有的小组做好了。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做好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互相看看,比比,你最喜欢哪一个?
2、师:现在请同学来介绍你的作品。下面的同学用掌声来表示是否喜欢你的作品。并可以提出你的疑问,
3、师:我们要为最受欢迎的作品送去热烈的掌声。从大家的掌声的中我们选出了优胜小组。谢谢他们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小制作。
4、评价:大家巧妙地利用了废旧物品你们真棒!
这堂课看到同学们利用废弃物制作出这么多有创意的作品,让老师领略到废旧物带来的美。同学们,希望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用你们的双手,把美留在我们的身边吧!
板书设计:
废旧物的“新生命”
精心选材
大胆想象
认真制作
踊跃表现
教学反思: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造型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学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