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变化无穷的形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变化无穷的形象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29 07: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变化无穷的形象
2019.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想象、变形、添加、概括、组合等多种方法,借助绘画、拼贴的方法表现或者将物品加工为一件美观、实用、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能力目标:运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创意变化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多种变化方法,进行创意表现
难点:能将原来的物品根据外形、质感、肌理等自身的特点,进行联想变化,使其变为新的形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课件:展示一些奇妙的形象,研究生活中的变化的物品,例如,改造的家具,衣服等等。教师以《会变的家具》这一课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形状的变化。提问:形状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多种造型。
引出课题:变化无穷的形象。
讲授新课:
对比分析:
(1)简单的物品变化为复杂的形象:
课本中,鞋子的变化进行分析。
复杂的物品变简单的方法:如:衣服的改造。
提问分析:形象变化的意义
教师总结:生活中一些变化可以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小时候妈妈的衣服改成小孩子的裙子,对自己的书面封皮进行自己的绘画,贴画,以便更漂亮,变成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让学生给你举例子来说说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惊喜。
引导:充分感受变化方法的“无穷尽”
教师:请大家谈一谈:一个书中“冰上企鹅”还能变出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明:物品的变化可以从,颜色、形状、肌理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变化后的物品的作用和美观。
欣赏创作
教师出示艺术大师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请问,谁能指出它们是由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变化而来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示范拼贴的方法进行物品的变化。
教师提示学生,除了进行形体的变化,还可以对其颜色,进行添加,改变等等。
学生创作作品,提示学生创作的意义。
教师辅导
总结拓展
评价优秀作品。
总结:创作可以有多种形式,我们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希望我们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