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体育 双手前掷实心球 教案 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体育 双手前掷实心球 教案 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19-08-29 17:0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投掷——双手前掷实心球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培养“爱泽教育,建树人生”的人才为目标,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为手段,在课程中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安全运动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其认识到所学内容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
投掷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也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自我力量练习的基本方法。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方法,发展学生力量、关节、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技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敢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关键期,他们爱玩、爱动,对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模范能力强,注意力不太稳定,对于说得多、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动作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但对于直观性强、易于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内容
1、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
2、游戏“蚂蚁搬家”。
五、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前抛实心球技术,体会发力顺序与方法。
2、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和灵活、协调的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力顺序和出手角度。
难点:整个动作协调连贯
七、教法与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学法: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尝试练习法、合作互帮互学法等。
八、场地安排与器材准备
场地安排:设计一个边长15米宽的正方形场地,整堂课学生都在这个场地上进行练习和比赛。
器材准备:跳高架;彩旗;实心球;录音机
九、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15—125次/分;(最高心率130次/分,出现在基本部分的游戏“蚂蚁搬家”中)。
十、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及要求
时间
次数
运动负荷




一、课堂常规;
二、热身活动:
1、慢跑及小游戏:
2、徒手操:
三、身体素质“课课练”:
1、立卧撑;
1、提出本课的任务与要求
2、引导并参与到学生的热身活动中;
3、组织学生练习;
1、认真聆听本次课的任务与要求
2、与教师积极互动参与到热身活动中;
组织:面向教师成两列横队站立;
要求:集合快、静、齐,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组织:一路纵队围绕练习场地进行慢跑及小游戏;
要求:跑动中保持好前后的距离,游戏时,注意安全;
组织:一路纵队围成方形;
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充分活动开,防止运动损伤;
1’
2’
3’
3’
2-3
4X8
5-8






一、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
口诀:
前后开立两臂屈
上体后仰腿稍屈
蹬地收复猛甩臂
向前上方抛出去
重点:掌握用力顺序和出手角度
难点:整个动作协调连贯。
二、游戏:“蚂蚁搬家”;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对方呼啦圈里的实心球搬运到自己的呼啦圈里,最后以各组呼啦圈里实心球的总数录取名次;
1、组织学生向教师自然靠拢,引入主题“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
2、讲解示范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的完整动作技术。
A ---预备;
B ---抛;
C ---捡球;
3、组织学生有序取球。
4、组织学生练习。
A :持球原地练习
B :距离1.5米将实心球抛过彩旗。
C :距离2.5米将实心球抛过彩旗。
D :挑战难度(远距离抛过一定高度的彩旗)。
5、组织学生进行展示、竞赛与评价;
1、讲解游戏规则及要求;
2、组织比赛;
3、组织评价;
1、仔细观察、思考、学习口诀;
2、随教师口令进行原地持球及完整练习;
3、积极参与讨论与练习
4、在竞赛中能积极展现自我;
5、能较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
1、认真聆听游戏规则及要求;
2、进行游戏;
3、积极参与评价;
组织:自然围城正方形站立;
要求:
1、动作连贯,身体协调;
2、认真练习,敢于挑战,注意安全;
组织:六人一组;
要求:1、每只“小蚂蚁”每次只能搬运一个实心球;
2、实心球必须放在规定的呼啦圈里;
3、注意安全,认真练习;
2’
1’
17’
8’
3-5
2-3
中上




一、放松
二、分享快乐与收获;
三、回收器材;
1、在音乐教师语言引导进行放松;
2、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小结;
3、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1、随教师语言进行放松;
2、积极参与评价;
组织:自然地围在教师周围;
要求:1、动作优美,充分放松;
2、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与自己;
1’
2’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