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3.5.2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3.5.2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9 11: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绿色植物的
呼吸作用123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创新与反思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23地位及作用:本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目标地位及作用教学重难点123知识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和观察实 验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情感目标
1、关注植物呼吸和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123重点
1、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 2、构建呼吸作用的概念。难点
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改进。
2、呼吸作用的实质。
心理特点知识储备123七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验充满极大的兴趣。创新与反思能力储备
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创新与反思教学和学法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目标导学,发现问题并尝试对实验设计和改进;课中合作互学,体验验证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重难点。创新与反思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环节 新课标强调 “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事例为载体,从以下4个环节开展教学。情境导入通过复习光合作用的知识,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如“把绿色植物放入卧室内是否科学?”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开启探索之旅。创新与反思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以致用探究体验教法和学法归纳总结教学环节联系生活,设境激趣探究体验123活动一: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放出热量?创新与反思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以致用情境导入教法和学法4归纳总结教学环节 提出疑问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什么变化吗?得出结论演示装置观察体验让学生观察和用手摸,感受温差。
红色桶是煮熟的种子22℃,
绿色桶是新鲜的种子26℃。
种子在萌发过程产生热量探究体验123创新与反思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以致用情境导入教法和学法4归纳总结教学环节 1、趣味实验:向紫色石蕊试液吹气验证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性质。 为接下来的探究实验作知识铺垫。活动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特色与板书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问题串)1.如何收集材料?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3.实验所用材料?4.体验验证?注入紫色石蕊试液种子其它器官?以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通过生生交流,师生合作,共同确定改进的实验方案探究体验123创新与反思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以致用情境导入教法和学法4归纳总结教学环节活动三: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氧气(课前准备)探究体验123特色与板书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以致用情境导入教法和学法4归纳总结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探究体验123特色与板书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以致用情境导入教法和学法4归纳总结教学环节 探究归纳,构建概念
师生共同汇总三个实验
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构建呼吸作用的概念。
2.再以动画展示呼吸作用过程,强化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线粒体归纳总结123创新与反思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以致用情境导入教法和学法4探究体验教学环节对比学习:通过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知识迁移,实践应用联系生活:呼吸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思考 ,如:为什么田地要松土?、为什么农田排涝?等问题的思考,开阔学生视野,重塑“生活实践” →“生物知识” →“服务生活”的目标过程,升华思维。实验创新12教学过程创新与反思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法和学法
原实验装置的不足
1、器材较多,组装复杂,操作繁琐不利于开展分组实验和学生的自主探究。
2、用灌水法排气,这方法不够严谨。存在水这个干扰因素(一体积的水能溶一体积的二氧化碳)。
3、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实验(因为灌水的因素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二氧化碳)。
4、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来源缺乏说服力。
5、气密性不好,虽用棉花塞漏斗口但漏气的可能性大,会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创新12教学过程创新与反思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法和学法简化器材
教材中实验二和实验三用到两套装置,而改进后一套就行了;这一实验装置器材只用到透明塑料瓶、注射器 、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比澄清石灰水,稳定现象明显颜色喜人);实验取材源于生活、材料易得、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将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原实验装置改进验装置实验教学
创新之处设置对照
采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进行对照,(同时将实验材料扩展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实验更加全面、更具说服力,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掌握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实验创新12教学过程创新与反思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法和学法教学方式
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课前自主完成目标导学,发现问题并尝试对实验设计和改进;课中合作互学,体验探究、验证实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
改进方法
1、将灌水排气法改为注射器定量抽气法,避免水的干扰,强化了变量的控制。
2、实验操作简单,可在短时间内重复操作,有利于多班教学演示,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3、瓶盖内加胶垫,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好,避免漏的因素影响,效果更明显。
教学反思12教学过程创新与反思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实验创新教法和学法法有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不能对每个实验充分
的体验和探究,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深入的
探讨与再次验正,这需要课后进一步完善;给学生一
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平台,让
他们自己去锻炼成长。这节课上下来,有很多的感悟。
有趣,用生活实例引入,变身边的废材为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验证,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
悦。有序,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由浅
入深,逐一解决问题。有效,通过预习了解实验,
通过设计改进实验,通过体验验证实验,感性认识
与理性认识交织,思维更加清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