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训练讲义及练习 第7讲 轴对称(3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训练讲义及练习 第7讲 轴对称(3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9 14:10:19

文档简介

轴对称(习题)
? 例题示范
例1:已知:如图,AE平分∠FAC,EF⊥AF,EG⊥AC,垂足分别为点F,G,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求证:BF=CG.

【思路分析】
读题标注:

1 从条件出发,看到角平分线考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结合题目其他条件,EF⊥AF,EG⊥AC,可得EF=EG;
2 看到垂直平分线考虑“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因此连接BE,CE(如图所示),得到BE=CE;
3 题目所求为BF=CG,证明△BEF≌△CEG即可.


【过程书写】
证明:如图,连接BE,CE
∵AE平分∠FAC,EF⊥AF,EG⊥AC
∴EF=EG
∵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E=CE
∵EF⊥AF,EG⊥AC
∴∠BFE=∠CGE=90°
在Rt△BEF和Rt△CEG中

∴Rt△BEF≌Rt△CEG(HL)
∴BF=CG(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 巩固练习
1. 下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一个风筝的设计图如图所示,其主体部分(四边形ABCD)关于线段BD所在的直线对称,AC与BD相交于点O,且AB≠AD,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BD≌△CBD
B.△ABC≌△ADC
C.△AOB≌△COB
D.△AOD≌△COD
3.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点E在AC边上,将△ABC沿BE折叠,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若∠A=30°,则∠BED=_______.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已知:如图,∠AOB=40°,若CD是OA的垂直平分线,则
∠ACB=__________.
5. 如图,在Rt△ABC中,∠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E.若DE+BD=3cm,则AC=__________cm.

6.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C于点E,垂足为点D.若BE+CE=12,BC=8,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

7. 作图题:利用网格线,作出△ABC关于直线DE对称的图形△A1B1C1.

8. 已知:如图,P为∠ABC内一点,请在AB,BC边上各取一点M,N,使△PMN的周长最小.


9. 已知:如图,CD垂直平分线段AB,E是CD上一点,分别连接AC,BC,AE,BE.求证:∠CAE=∠CBE.

10. 已知: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D⊥AB,OE⊥AC,垂足分别为点D,E.
求证:OD=OE.





11. 已知: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垂足分别为点D,E,AD与CE相交于点O,连接OB,∠OBC=∠OBA.求证:OA=OC.




? 思考小结
1. 轴对称的思考层次:
1 全等变换:对应边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
2 对应点: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__________;
对称轴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_____________.
3 应用:奶站问题等.
如图,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在直线同侧的点A,B到点P的距离之和AP+BP最小.






【参考答案】
? 巩固练习
1. B
2. B
3. 60°
4. 80°
5. 3
6. 32
7. 作图略
8. 作点P关于BA的对称点O1,作点P关于BC的对称点O2,连接O1O2,分别交BA,BC于点M,N,此时△PMN的周长最小.
9. 证明略
提示: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AC=BC,AE=BE,再证明△CAE≌△CBE
10. 证明略
提示:过点O作OF⊥BC于点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结论
11. 证明略
提示: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OD=OE,再证明△COD≌△AOE
? 思考小结
1. ①相等、相等
②垂直平分;相等
③作点A关于街道的对称点A1,连接A1B交街道于点P,则点P即为满足条件的点



轴对称(讲义)
? 课前预习
1.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别样的色彩.请欣赏以下美丽的剪纸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做一做,想一想
在纸上画一条线段AB,并将线段对折,思考:
(1)折痕两边的线段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折痕与线段AB____________(填“垂直”或“不垂直”);
(3)在折痕上任找一点P,并连接AP,BP,沿着折痕对折,可发现AP_____BP(填“>”,“<”或“=”).


3. 如图,OP平分∠AOB,PM⊥OA于点M,PN⊥OB于点N,若PM=4 cm,则PN=______cm.

? 知识点睛
1.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
2.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
3. 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
4. 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讲精练
1. 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作图:作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A1B1C1.

2. 作图题:利用网格线,作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AB1C1.

3. 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 如图是用笔尖扎重叠的纸得到的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则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EF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连接CE交l于点O,则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图 第5题图
5. 如图,裁剪师傅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沿着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BAF=60°,则∠AEF=_____.
6. 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折痕为MN,再把点B折叠到折痕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H,沿AH和DH剪下,这样得到的△ADH中( )
A. B.
C. D.

第6题图 第7题图
7. 已知: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连接AD.若AC=4 cm,BC=8 cm,则△ADC的周长为__________.
8. 已知:如图,在△ABC中,DF,E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且△ADE的周长为32 cm,则BC=__________.

第8题图 第9题图
9. 已知:如图,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连接CD,交OA于点M,交OB于点N.若△PMN的周长为8,则CD的长为_________.
10. 如图,MD,ME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若MA=3,求MC的长度.




11. 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3,则PQ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若CD=3 cm,AB=10 cm,则△ABD的面积为_________.
13. 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B=3 cm,AC=2 cm,则S△ABD:S△ACD=_________.

14.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DM平分
∠ADC,AM平分∠DAB.求证:MB=MC.




【参考答案】
? 课前预习
1. 都是左右两边对称的图形。
2. (1)相等;
(2)垂直;
(3)=
3. 4
? 知识点睛
1.成轴对称;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3.垂直平分;相等;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精讲精练
1. 略
2. 略
3. C
4. GH;CD;∠G;CE;l;OC;OE
5. 75°
6. B
7. 12cm
8. 32cm
9. 8
10. 3
11. 3
12. 15cm2
13. 3:2
14.证明略









轴对称(随堂测试)
1. 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E,若△ABC和△EBC的周长分别为60 cm和38 cm,则△ABC的腰长为____________,底边长为____________.



2. 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点E,F分别在AB,AC边上,且∠DEA+∠DFA=180°.求证:DE=DF.

【思路分析】
(1)读题标注:
(2)梳理思路:

①从条件出发:看到角平分线考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题目所求为DE=DF,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
【过程书写】
证明:如图,




【参考答案】
1. 22cm,16cm
2. 思路分析:
①DM⊥AB于点M,DN⊥AC于点N,DM=DN
②△DEM≌△DFN

过程书写略





过程规划:
1.辅助线描述
2.为全等准备三组条件
①②③
3.证明
4.根据全等性质得结论
DEDF
过程规划:
1.辅助线描述
2.为全等准备三组条件
①∠DME=∠DNF
②∠DEM=∠DF
3)DMDM
3.证明△DEMe△DFN
4.根据全等性质得结论D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