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天气》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能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 结合统计天气情况,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能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三、导学问题
一、课前预习
1. 天气预报中看到过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你会画出来吗?
2.自主探究新知
阅读课本第53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1)晴天用( )表示;
阴天用( )表示;
雨天用( )表示。
(2)这一个月里有( )天是晴天,( )天是雨天,( )天是阴天。
(3)晴天用圈圈(○)来记录;阴天用三角(▲)来记;雨天用正方形(□)来记。
画出统计表:
(4)把数据用不同的颜色在下图中表示出来
晴天
阴天
雨天
3.达标练习
(1)先涂色,再填数。
( )个 ( )个 ( )个
( )最多,( )最少。想一想,其他问题吗?
4.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好。
以后要注意 。
四、参考资料
统计学的起源
统计学起源于收集数据的活动,小至个人的事情,大到治理一个国家,都有必要收集种种有关的数据,如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户口、钱粮、兵役、地震、水灾和旱灾等等的记栽。现今各国都设有统计局或柏当的机构。当然,单是收集、记录数据这种活动本身并不能等同于统计学这门科学的建立,需要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比、整理,用精炼和醒目的形式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量或定性估计、描述和解释,并预测其在未来可能的发展状况。例如根据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资料对我国人口状况进行描述,根据适当的抽样调查结果,对受教育年限与收入的关系,对某种生活习惯与嗜好(如吸烟)与健康的关系作定量的评估。根据以往一般时间某项或某些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预测其在未来一般时间的走向等,做这些事情的理论与方法,才能构成一门学问——数理统计学的内容。
这样的统计学始于何时?恐怕难于找到一个明显的、大家公认的起点。一种受到某些著名学者支持的观点认为,英国学者葛朗特在1662年发表的著作《关于死亡公报的自然和政治观察》,标志着这门学科的诞生。中世纪欧洲流行黑死病,死亡的人不少。自1604年起,伦敦教会每周发表一次“死亡公报”,记录该周内死亡的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死因。以后还包括的出生情况——依据受洗的人的名单,这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生的情况。几十年来,积累了很多资料,葛朗特是第一个对这一庞大的资料加烈整理和利用的人。
数理统计学的另一个重要源头来自天文和测地学中的误差分析问题。早期,测量工具的精度不高,人们希望通过多次测量获取更多的数据,以便得到对测量对象的精度更高的估计值。测量误差有随机性,适合于用概率论即统计的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