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题西林壁1.认识生字“缘”,学会写“题、侧、峰、庐、缘”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明白诗歌所阐明的道理。学习目标人教·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shìyuán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鄱阳湖畔、长江之滨。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庐山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有中国最早的书院——白鹿洞书院。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我会写注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脚下。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诗意想象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各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诗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却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赏析:本句是以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句诗启迪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视角,摆脱主观成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赏析《题西林壁》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说理。诗人借助欣赏庐山后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方位地看,这样才能得出一个较全面、公正的结论。所以,我们要学会像诗人苏轼那样,全方位、多角度地看人、看事、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