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9 16:4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7课
战国时期社会变化A、军事变化:由争霸变为兼并战争;形成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策略使秦掌握先机。
B、政治变化:周制(分封制、井田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夺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各国变法图强(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开始确立,商鞅变法,秦强大。
C、经济变革:富国强兵,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秦强大。————战国七雄,局部统一 1、春秋众多诸侯国哪去了?这说明说明?
(有被兼并了——局部统一,有被取代了——周朝制度崩溃,新兴地主夺权)
2、结合课本29页地图,完成战国七雄分布图;
3、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1,思考
军事变革鲁越卫中山洛邑晋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战 国 七 雄1234齐567楚秦燕赵魏韩东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东南西北到中央看到这些,想到什么?记载战争场面的宴乐铜壶战国弩臂青铜戈··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惠文王七年,与魏战,斩首八万
惠文王后元十一年,败韩岸门,斩首万
武王四年,拔韩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伐楚,斩首二万
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昭襄王三十三年,破魏,斩首十五万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斩首五万
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余万
昭襄王五十年,攻三晋,斩首六千,走死河中二万
王政二年,攻魏卷,斩首三万
王政十三年,攻赵,斩首十万《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军战绩争霸→兼并133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战 国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战争最终指向“统一”统一基础:综合国力提升——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土地制度的变化
春秋时期,私田扩大,私田不交稅。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诸侯与周天子之间争夺土地也开始了。井田难以维持。赋税制度的变化
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取消了公田与私田的差别,一律按亩收税。
铁犁铧冠
战国时期劳动者
身份变化
春秋末期, “隐民”(农民)大量出现。他们是由奴隶转化而来的。还有一部分贵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后,下降为自耕农。青铜铲《史记 ·货殖列传》:
范蠡lí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易姓名,为朱公。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商人的出现农民的出现(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商鞅变法阅读P33,回答下列问题:富国强兵;前356年;秦孝公政治变革(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商鞅铜方斗2.经济: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3.军事:
奖励军功1.政治:
建立县制 废旧贵族世袭特权 编定户籍,严明法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内容 作用 影响引导探究:
如何你是秦国旧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废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舌战群臣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却获得了成功,经过变法,秦国富兵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引导探究结合课本P34页,2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位于哪里?是谁修建的?它主要有什么作用? 震而不垮、造福千秋经济变革——富国安邦,发展农业鱼嘴分水堤内江灌溉外江排洪离堆开山劈地宝瓶口,引内江水灌溉成都平原飞沙堰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鱼嘴堰设在岷江出山后的一段弯道上,把江流划然中分为内外两支。外江为岷江自然走水河道 。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是人工凿开的一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似瓶口且功能奇而名。
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把江水一分为二,再通过江闸二分为四,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农田。 飞沙堰是分水堤与宝瓶口之间的滚水坝,其作用是泄洪、“飞沙”。
岷江挟着大量泥沙,石块从山中疾驰而来,如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则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地点:
时间:
修建者:
作用:
四川 岷江中游李冰(秦国)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世界水利工程壮举)
防洪、灌溉、水运等多种作用BC256年目标升华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收获或感悟?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C当堂诊学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4、(l)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思考,商鞅为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变法有哪些影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