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名著阅读分部详解
第四部 《西游记》
思 维 导 图
重点情节——大闹天宫(第三至七回)
龙宫借宝、强销生死簿、受封弼马温、闯祸蟠桃园、被烧炼丹炉、受困五行山
重点情节——观音劝三徒拜师唐僧(第八回)
起因:如来欲寻信徒取经;
经过:观音率木叉带袈裟、锡杖、金、紧、禁三箍;
结果: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劝化孙悟空。
重点情节——孙行者大闹黑风山(第十六至十七回)
老住持为谋占袈裟纵火,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熊怪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重点情节——高老庄招亲(第十八至十九回)
投宿高老庄;高太公求降妖;悟空变太公之女,大战妖怪;妖怪化狂风入山洞取九齿钉耙;妖怪求见唐僧;唐僧收妖,改名猪悟能,别号八戒
重点情节——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
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试探;八戒上当,愿为女婿,其余三人经受考验
重点情节——三打白骨精(第二十七回)
一打:白骨精变成一个美丽少女,悟空举棒就打,女妖扔下一具假尸逃了。猪八戒从中挑拨,说这是悟空使的障眼法骗师父。唐僧要惩罚悟空,于是悟空求饶,唐僧答应饶他一次。二打:白骨精又变成七八十岁的老太婆。孙悟空又举棒把她打死,但妖怪还是化风逃走了。唐僧一气之下要赶走悟空。孙悟空要求取下头上的箍,可是唐僧取不下,没有办法,只好再饶悟空一次。三打:白骨精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见白骨精把唐僧拉下马,悟空定住了妖怪的元神打死了妖怪。八戒又进谗言说悟空骗师傅。唐僧非常生气,写了一张贬书,把悟空赶走。
重点情节——猪八戒智激美猴王(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回)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黄袍怪乱杀;宝象国公主释放唐僧;唐僧递书信;国王求救女,八戒、沙僧答应;唐僧被黄袍怪变老虎;八戒激将法请悟空帮忙;玉帝收妖
重点情节——智取红孩儿(第四十至四十二回)
红孩儿欲吃唐僧肉;红孩儿变儿童,骗唐僧施救;唐僧让悟空解救,悟空不救;唐僧怒,让八戒解救;红孩儿劫走唐僧;悟空到枯松涧救唐僧;红孩儿喷三味真火;悟空到南海请观音;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唐僧,继续取经
重点情节——车迟国斗法(第四十三至四十六回)
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悟空、八戒、沙僧变三清吃供品;道士拜三人与三仙赌求雨;虎力大仙召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悟空阻拦;悟空登坛暴雨倾盆;赌高台坐禅;赌猜柜中之物,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三仙皆输
重点情节——真假美猴王(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
六耳猕猴欲往西天取经获名声;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悟空求助观音;六耳猕猴与悟空恶斗,玉皇大帝命停止,六耳猕猴不听;如来辩真伪,六耳猕猴自食其果
重点情节——三借芭蕉扇(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
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重点情节——二仙收人事(第九十八回)
如来面见唐僧,令阿傩、伽叶取真经交给唐僧;阿傩、伽叶索取礼物,唐僧毫无准备,二人只给了无字经书,只得再返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盂做“人事”,求得真经
人物形象
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无所畏惧,聪明机智、勇敢,爱憎分明、嫉恶如仇、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正直无私;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猪八戒:忠勇善战、知错能改、淳朴憨厚、不失聪明机智;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唐僧: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艺术特色
①运用了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显得新鲜而有生命力、活泼而又准确。②人物语言个性化,使性格更加鲜明。③开了浪漫主义先河,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④梦幻与现实相结合,常常借神魔世界的事情曲折地反映着现实。
阅读启示
①通过孙悟空“火眼金睛”与唐僧“敌我不分”的对比,真切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明亮的眼睛和清醒的头脑,善于识别那些伪装的坏人。
②通过对师徒四人的分工合作,不计前嫌的同心协力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结局,启示人们要知人善任和个人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
知 识 储 备
人物形象 孙悟空 性格特点 正面评价: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无所畏惧,聪明机智、勇敢,爱憎分明、嫉恶如仇、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正直无私
反面评价: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典型情节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人物形象 猪八戒 性格特点 正面评价:忠勇善战、知错能改、淳朴憨厚、不失聪明机智
反面评价: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是非
典型情节 智激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天庭戏嫦娥、高老庄招亲
人物形象 唐僧 性格特点 正面评价: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
反面评价: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典型情节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逼婚
艺术特色 ①运用了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显得新鲜而有生命力、活泼而又准确。
《西游记》中生活中的口头语言处处可见,同学们答题时可结合选文来挑选口语化的语言。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使性格更加鲜明。
如在路过狮驼山的时候,唐僧就很为难,说:“徒弟啊,西天路这么远,这如何是好啊?”这是唐僧的心理。悟空说:“这有什么了不得呢?还有我呢。”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体现性格的不同。悟空是乐观的,对困难持无所谓的态度;唐僧毕竟是个凡人,心里战战兢兢的,觉得恐怖。
艺术特色
③开了浪漫主义先河,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一是武器法术五花八门、威力惊人,如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弥勒菩萨的乾坤袋;二是人物的本领出神入化,如悟空的七十二变、刀枪不入、上天入地;三是神奇莫测的神怪居住环境,不同凡响的时空概念;四是体系完整的人物系列,如人物分为天界神佛、人间僧侣俗众、山野妖魔。
艺术特色
④梦幻与现实相结合,常常借神魔世界的事情曲折地反映着现实。
如唐僧师徒经历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却受到阿傩、伽叶二仙索要“人事”,佛祖的纵容导致悟空他们投诉无门,含蓄地折射出现实世界里市侩势利行为无处不在的情况。比丘国国王用小儿心肝做药引,车迟国大仙把持朝政迫害僧侣,则是明朝当时腐败政治的写照。
主题思想 小说以诙谐的语言、大胆的想象,通过对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了正义和勇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黑暗、邪恶势力。小说赞扬了孙悟空等人的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阅读启示 ①通过孙悟空“火眼金睛”与唐僧“敌我不分”的对比,真切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明亮的眼睛和清醒的头脑,善于识别那些伪装的坏人。
②通过对师徒四人的分工合作,不计前嫌的同心协力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结局,启示人们要知人善任和个人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
经典情节 情节概述 人物形象 体验看法
大闹天宫 为了找一件趁手的兵器,悟空向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 孙悟空:敢于反抗压迫、敢作敢当、桀骜不驯、无所畏惧。
玉帝: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如来:宇宙主宰,与玉帝都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 热情歌颂了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大闹天宫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被打败。太白金星招安悟空,造齐天大圣府,命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煅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孙悟空:敢于反抗压迫、敢作敢当、桀骜不驯、无所畏惧。
玉帝:昏庸无能,不辨忠
愚。
如来:宇宙主宰,与玉帝都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 最终孙悟空被如来制服,则说明现实生活中,即使本领再大的人,或许都难免遭遇苦难。故事暗示了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
四圣试禅心 过了流沙河,师徒四人晓行夜宿,来到了一座庄院。庄院内住着一个45岁的寡母和她的三个女儿,她们要招四人为夫。原来这一母三女是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变来试探师徒四人取经诚心的,结果只有猪八戒上当,愿为女婿。八戒禅心不坚被捆,其余三人都经受住了考验。 唐僧、孙悟空、沙僧:严守戒律、立场坚定。
猪八戒:贪恋女色、没有目标。 做人不能贪婪,要经受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骨岭。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来欺骗唐僧,被孙悟空识破,前两次白骨精化风逃走,最后一次被悟空定住元神打死。而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加上八戒进谗言,唐僧就赶走了悟空。 孙悟空:除恶务尽、机智过人、嫉恶如仇。
唐僧: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猪八戒:爱挑拨是非、贪恋女色。 ①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蔽,应当仔细辨明真相,防患于未然;②要听信忠言,不要不加思考,听信谗言;③除恶务尽,否则坏人总会卷土重来。
智激美猴王 悟空被赶走后,众人来到黑松林,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宝象国公主释放了唐僧。唐僧一行向国王递上公主所托书信。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应诺,往战黄袍怪,唐僧被黄袍老怪变成了老虎,猪八戒斗不过老怪,只好听从白龙马的苦劝,到花果山请悟空帮忙。八戒利用悟空重名头的特点,用激将法请出悟空。悟空去天宫请出玉帝,收了这个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变成的怪物。 猪八戒:忠勇善良,不失聪明机智。在“智激美猴王”情节里主要体现了猪八戒的聪明机智。
孙悟空:喜欢“戴高帽”,重名头。 凡事要讲究策略,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借芭蕉扇 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铁扇公主: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
牛魔王:阴险狡诈。
孙悟空:机智勇敢、不屈不挠。 面对困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要有为了争取胜利,不惧艰险,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车迟国斗法 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僧人都被罚做苦工。悟空变身道士,放走诸僧,又叫来八戒、沙僧推倒观内塑像,变为三清大吃供品。众道士将三人当作降临的三清祈拜,以求圣水,三人将尿施予。国王命唐僧等与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又赌高台坐禅,虎力变出臭虫咬唐僧,悟空变成蜈蚣叮虎力大仙,使他跌下;赌猜柜中之物,赌砍头剖腹油锅洗澡等,由于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 孙悟空:机智过人、神通广大,喜欢搞恶作剧。三仙:丑陋、低能、滑稽的形象。?
国王:昏庸懦弱,是非莫辨。 与邪恶势力斗争,不必拘泥于道义形式,就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斗法过程中暗中使用手脚,正好反映悟空才智更胜妖仙一筹。
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想独往西天取经,赢得名声,修成正果。于是,他三番五次地假扮成孙悟空,以假乱真,迷惑唐僧。六耳猕猴有意在唐僧面前杀伤小盗,让唐僧误以为是悟空所为,唐僧中计,要将悟空赶走。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掀起了一场场恶斗,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 孙悟空:疾恶如仇、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要实现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假象掩盖不了事实,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二仙收人事 如来传旨,面见唐僧,令阿傩、伽叶取来真经交给唐僧。阿傩、伽叶趁机索取礼物,唐僧毫无准备,于是二人只给了无字经书。唐僧师徒只得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盂做“人事”,才求得真经。 如来:暗指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昏庸。
二仙:作者刻画的受贿者的丑恶形象。 即使是灵山亦有贪者,可见人神一样,贪念正常,亦足见其讽刺意味。反映了封建时代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社会现实。
中考模拟演练
东土大唐(长安)
观音院僧谋袈裟
借故离开唐僧师徒,
去找“那妇人”,自荐要做她家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