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9 22: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历史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2、时间:
3、经过:


4、结果:

5、影响:


6、启示: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发动,美俄帮凶
两个阶段; 主要史实--占广州、攻陷大沽、签订《天津条约》
占领天津、北京、 签订《北京条约》
西方列强的滔天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大片领土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英法美等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3)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政府
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对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 );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理论来源
组织基础
洪秀全,又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幼读私塾,16岁时辍学助父、兄务农,后任本村塾师。曾四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在屡试不中的情况下,洪秀全决定皈依“上帝”,并按他自己的理解自行洗礼,表示清除罪恶,弃旧从新。“洪秀全843年,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后他便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洪秀全
(1814―1864)
2、金田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政权名称
1851年1月11日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起义军:
“太平军”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1851.1
1851.12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洪秀全自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诸王
想一想:
天王和东王在运用权力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
3、永安建制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3.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1851.1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1851.9永安建制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1852.4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

1852.9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

1853.1攻克武昌

1853.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
(1)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影响: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的东征西讨使其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积极:《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他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意义:
消极: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2、北伐西征
目 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 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 征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影 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时间:1856年。
(2)性质: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
(3)过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4)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从原因上看,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上看,造成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防御
(1)目的:改变不利局面。
(2)表现: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3)措施: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1)《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

(2)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未能真正实行。
对于《资政新篇》的评价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得到农民的支持;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
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得到农民支持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2、都脱离实际;
3、未能实施。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
内容
3.安庆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
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洋枪队”的头子华尔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1860年夏天,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上海官绅与西方侵略者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华尔
4.天京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最后失败了。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安庆失守: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2)天京被围: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5、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领导集团腐败,贪图享乐。
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7.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历史功绩: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来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
天京事变
1856.9
由盛转衰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重建核心

天京陷落
1864.7

最终失败
太 平 天 国 的 发 展 脉 络
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B. 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
C .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 .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A
1.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A 
3.《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 )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C.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D
4.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C 
5.《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D
6.《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

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B.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C.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D.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