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标准。
1、出示情境图。
师:请你介绍小庄的位置在哪儿?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2、质疑:小庄的位置只有一个,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说法?
师:观察的角度不同,说法也就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简洁的确定一个位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
1、明确“列和行”的含义及规则。
师:竖排为列,横排为行。确定第几列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前往后数。
2、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
师: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小庄的位置吗?描述位置时我们一般先数列,再数行。
3、变成点子图,创造数对。
(1)变成点子图。
师:把他们的位置用小圆圈表示,这时你能找到小庄的位置吗?
(2)创造数对
师:老师也知道几个同学的位置现在老师报,你们记,比比谁的速度快,准备好了吗?
师展示不同的记法并相机介绍“数对”的意义及读写法
4、再变成方格图。
在前图的基础上补充竖线和横线。
师:原来的小圆圈变成了什么?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
师:那么你还能找到小庄的位置吗?小军呢?小陈呢?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一)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1、师:要确定自己的位置先要考虑什么?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2、猜学生
3、加深对数对的体验和理解。课件依次出现:
A、(5,1)(4,4)
B、(3,2)和(2,3)
师:还是这两个数字,人的位置怎么变了啊?
C、(7,?)(?,2)(?,?)
师: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二)平面图的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1、出示实验小学附近的平面图,确定各点的位置。
2、学生根据数对找位置。
师:观察这三个位置的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三)从数对中发现位置的排列规律。
1、挖宝藏。15块土地共有5个宝藏,而宝藏排列的位置是有规律。
2、交流:当位置向下斜时,数对有什么规律?向上斜呢?
3、应用规律,推测数对。
讨论:如果知道其中一个宝藏的位置是XX,其余宝藏的数对是多少呢?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师介绍地球上的经纬度知识。
2、介绍数对的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