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9 23: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1.学习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的读书方法。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准确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能力,学习把句子写生动。学习目标
3.练习写好毛笔字,培养欣赏书法的能力和写字能力。4.培养诵读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积累语言文字,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 同学们,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都是和读书相关,讲了很多读书方法与感悟,那么大家关于读书有什么看法呢?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学习语文园地,畅所欲言的交流关于读书的问题。 我喜欢读课外书,可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书。你们能给我推荐吗? 我读的课外书,主要是与课文有关的,如,四年级学的《冰项链》选自《青铜葵花》,我就把整本小说找出来看了。学了《美丽的鹿角》,我又去读了《伊索寓言》。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和比安吉的《森林报》。 你们的方法对我很有启发,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我也要这样找书读。课文链接《25.古人谈读书》
《论语》《四书章句集注》《曾国藩家书》《26.忆读书》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27.我的“长生果”》
《七色花》 《刘胡兰小传》 《家》词句段运用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位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句词段运用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想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它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 抄写下来。(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
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
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
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13245书写提示 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欧阳询,字信本,汉族,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1.说说观看感受。
(1)用笔方整,笔力刚劲。
(2)点画的起、收及转折一丝不苟。
(3)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
结构严谨。
(4)整体上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日积月累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诗词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南溪书院内。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指像
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徘徊:来回移动。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
诗词注释清:清澈。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诗词注释艨艟(méng chōng):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水漂流。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