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人教·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3.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背课文。学习目标情境导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于《论语·述而》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合称。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资料链接róng
戎zhū
诸jìng
竞wéi
唯我会认cháng
尝翘舌音后鼻音结构分析戒戎比一比口日十廾我会写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句)第二部分(第2句)看见道边李子,孩子们争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动。介绍王戎,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第三部分(第3句)王戎说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课文通过记叙王戎小时候在道旁看到满树李子却不去摘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王戎: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诸:众多。【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许多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李”,李子。②“竞”,争逐。③“走”,跑,注意引导学生分清“走”的古今异义。④“唯”,只有。【句意】他们看见路旁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众小孩儿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①“之”,指王戎。②“之”,指李子。③“信然”,的确如此。【句意】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长在道边的树,果子如果好吃,肯定早就被过路的人摘光了,不会留下这么多。句段精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句段精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句段精析取之,信然。描写少年的诗句杜甫《饮中八仙歌》: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红楼梦》中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王戎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聪明、善思考的王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向王戎学习,做一个聪明的孩子。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