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测试题(分知识点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测试题(分知识点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8-30 09: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汇编卷

知识要点一 地球?水球?
1.关于世界的海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B.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C.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D.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印度洋
2.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从太空看地球更像“陆球”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世界海陆分布均匀
3.图中能反映世界海陆分布比例的是(  )
A. B.
C. D.
4.如图为“世界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和数码所表示的大洲与大洋的名称。
B   洲,C   洲,③   洋,④   洋。
(2)南回归线穿过   个大洲。D、E大洲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
(3)从地理位置看,中国位于北半球A大洲的   岸。
知识要点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海洋是(  )
A.太平洋与印度洋 B.太平洋与大西洋
C.大西洋与印度洋 D.太平洋与北冰洋
2.读非洲局部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太平洋 B.B为大西洋
C.C是阿特拉斯山脉 D.D为非洲最大岛屿
3.读下列大洲轮廊图, 图中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4.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
(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是   洋,位于地球最南端的是   洲。
(2)A   洲与B   洲陆地相连,分界线是   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3)A与C   洲的分界线是②   运河;D   洲与E   洲的分界线是③   运河;A与D的分界线是   海峡。
知识要点三 沧海桑田
1.下列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
A.台湾海峡的形成 B.青臧高原的形成
C.荷兰填海造陆 D.红海不断扩张
2.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森林的遗迹
B.喜马拉雅山山顶上有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C.飓风“丽塔”在美国南部沿海登陆,引起洪涝灾害
D.在我国东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水井的遗迹
3.“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  )
A.海陆是永恒的 B.大海是可以种桑树的
C.地壳是不断变化的 D.人都会有老的时候
4.“远古的海洋如今已变成雄伟的山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大陆漂移 C.地壳运动 D.人类改造
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当今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C.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变为海洋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知识要点四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下列各项,不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B.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同种海牛与鸵鸟
C.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D.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
2.德国科学家 根据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吻合提出大陆漂移说(  )
A.麦哲伦 B.哥伦布 C.魏格纳 D.郑和
3.“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海岸线有惊人的吻合,甚至能够拼合在一起。”发现这一奇特现象后,魏格纳结合自己的考察研究,提出了(  )
A.生物进化学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大陆漂移的假说 D.海陆变迁学说
4.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A   。D   。E   。
(2)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填“稳定”或“活跃”)。
(3)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填字母)。
(4)喜马拉雅山脉是   板块与   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知识要点五 板块的运动
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当中
B.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各板块固定不变
2.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C.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D.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山
3.读“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六大板块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   板块与④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山脉。
(2)世界最长的科迪勒山系是由②   板块与③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图中的红海在不断的扩张,它位于⑤   板块与④板块的张裂地带。
(4)日本位于   火山地震带,请用板块构造学的观点解释日本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解析
知识要点一 地球?水球?
1.【解析】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A正确。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B正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C正确。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D错误。
故选:D
2.【解析】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A错误。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B错误。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C正确。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D错误。
故选:C
3.【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
故选:C
4.【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和数码所表示的大洲与大洋的名称为:A为亚洲,B为欧洲,C为非洲,D为北美洲,E为南美洲;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印度洋,④为北冰洋。
(2)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大洋洲、南美洲3个大洲。D北美洲、E南美洲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3)从地理位置看,中国位于北半球、A亚洲的东岸。
故答案为:(1)欧 非 印度 北冰 (2)3 巴拿马运河 (3)东
知识要点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1.【解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故选:B
2.【解析】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非洲的西侧,是大西洋;B位于非洲的东侧,是印度洋;C是德拉肯斯山脉,D为非洲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析】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北美洲,②为非洲,③为欧洲,④为亚洲。
故选:C
4.【解析】(1)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大洋是北冰洋,位于最南端的大洲是南极洲。
(2)图中A表示的亚洲与B表示的欧洲陆地相连,其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3)C大洲是非洲,A洲与该大洲的分界线是②表示的苏伊士运河;D表示的北美洲与E表示的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与D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故答案为:(1)北冰 南极 (2)亚 欧 乌拉尔 (3)非 苏伊士 北美 南美巴拿马 白令
知识要点三 沧海桑田
1.【解析】台湾海峡的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红海不断扩张,均属于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海陆变化;荷兰的围海造陆属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海陆变化。
故选:C
2.【解析】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A不符合题意。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鱼龙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B不符合题意。飓风“丽塔”在美国南部沿海登陆,引起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不属于海陆变迁,C符合题意。在我国东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水井的遗迹,说明东海域的海底曾经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析】“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形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故选:C
4.【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考古学家在珠穆朗玛峰上发现了远古水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故选:C
5.【解析】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太行山原来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逐渐隆起形成山脉。
故选:A
知识要点四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解析】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和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说明了海陆变迁,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析】魏格纳对大陆漂移的研究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C
3.【解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故选:C
4.【解析】(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A美洲板块,D非洲版块,E亚欧板块。
(2)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F,太平洋板块。
(4)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故答案为:(1)美洲板块 非洲版块 亚欧板块 (2)六 稳定 活跃 (3)F (4)亚欧 印度洋
知识要点五 板块的运动
1.【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处于不断运动状态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地壳多形成海洋或沟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的是亚欧板块,④是印度洋板块,两板块相挤压碰撞形成了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
(2)世界最长的科迪勒山系是由②表示的美洲板块与③表示的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图中的红海在不断的扩张,它位于⑤表示的非洲板块与④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4)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
故答案为:(1)亚欧 印度洋 喜马拉雅 (2)美洲 太平洋 (3)非洲 (4)环太平洋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