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二节 多变的天气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一、二节 多变的天气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03 17: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第一、二节)汇编卷

知识要点一 天气及其影响
1.下列叙述中,描写气候的是(  )
A.晴转多云 B.终年炎热 C.晴空万里 D.狂风暴雨
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晴空万里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暴风骤雨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天气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列歌谣语句,反映气候的是(  )
A.“古城天气总无常” B.“一日须携四季装”
C.“山下百花山上雪” D.“日愁暴雨夜愁霜”
4.下列描述中,属于天气的是(  )
A.春暖花开 B.雨过天晴 C.秋高气爽 D.寒冬腊月
5.下面几句话,不是描述气候的是(  )
A.今天晴转多云 B.海南岛四季如春
C.沙漠终年少雨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知识要点二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下列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适合凉晒衣物的是(  )
A. B. C. D.
2.今年第10号台风“安比”于2018年7月22日12时30分登陆上海崇明东部。“安比”是自1949年以来直接登陆上海的第三个台风。受“安比”影响,上海共转移安置人数接近19.27万人。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台风的是(  )
A. B. C. D.
3.识别天气符号。

A.    B.    C.    D.    E.    F.   
知识要点三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下列做法中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随意爕烧垃圾 B.大量燃放爆竹
C.冬季燃煤取暖 D.发展新能源汽车
2.雾霾灾害严重影响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城市,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把秸秆、树叶烧掉,以免污染环境
B.冬天为了取暖,空调打开到30℃
C.市民出行多乘坐BRT,少开私家车
D.用煤炉烧水取代天然气
3.下列关于空气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表示
B.空气质量的高低,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有关
D.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机动车尾气排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
材料二:某中学环保社跟随环境监测站监测PM2.5浓度活动的结果如表。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g/m3)
汽车站 车流量和人流量极大 140
步行街 紧邻大型超市,交通繁忙 100
居民区 靠近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60
化工厂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东北部有燃煤火电厂 440

(1)根据材料一可知: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   。
(2)材料二的四个采样点中,大气污染程度最轻的是   。
(3)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   ,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   ,对人体健康有害。
(4)当PM2.5浓度过高的时候,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在公路旁晨练
B.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上防护口罩
C.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距
D.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
知识要点四 气温的变化
1.关于气温变化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12点
B.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C.北半球的海洋七月气温最高
D.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2.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中午12时 B.子夜 C.午后2时 D.日出前后
3.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如图),该地的1月与7月的温差约为(  )
A.15℃ B.20℃ C.25℃ D.30℃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   和   。
(2)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
(3)A地   月份气温最高。   月份降水最少。
(4)A地所在的半球是   (填“南”或“北”)半球。
知识要点五 气温的分布
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
B.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C.同纬度,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D.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2.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同纬度地带,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3.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
A.高原地区 B.沙漠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4.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   (填“递增”或“递减”),形成这一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   (填“曲折”或“平直”),原因是  。
(3)有一个大洲,除了极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这个大洲是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   。
(4)图中A、B两个区域,气温差异较大的是   区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解析
知识要点一 天气及其影响
1.【解析】终年炎热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晴转多云、晴空万里、狂风暴雨表示的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析】晴空万里、暴风骤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天气,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故ACD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示气候,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
故选:B
3.【解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中,ABD描述的是天气,C描述的是气候。
故选:C
4.【解析】“雨过天晴”描述的内容时间短,变化快,应是天气。而ACD描述的内容时间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应是气候。
故选:B
5.【解析】今天晴转多云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B、C、D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知识要点二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解析】上图天气符号A表示的是晴天的天气符号,适合凉晒衣物;B表示的是雨夹雪,C表示的是大雨,D表示的是大雪;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阴,B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C表示的天气是多云,D表示的天气是大雨。
故选:B
3.【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的天气是晴,B表示的天气是雷雨,C表示的天气是多云,D表示的天气是雨夹雪,E表示的天气是冰雹,F表示的天气是大雪。
故答案为:晴 雷雨 多云 雨夹雪 冰雹 大雪
知识要点三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解析】日常生活中随意焚烧垃圾、清明祭扫时焚烧各种祭品、燃放炮竹、冬天燃煤取暖,增加废气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故选:D
2.【解析】日常生活中随意焚烧垃圾、清明祭扫时焚烧各种祭品、燃放炮竹、冬天燃煤取暖,增加废气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市民出行多乘坐BRT,少开私家车能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故选:C
3.【解析】A、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表示,正确。B、空气质量的高低,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正确。C、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有关,正确。D、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错误。
故选:D
4.【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
(2)材料二的四个采样点中,比较数值可知,大气污染程度最轻的是居民区。
(3)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4)当PM2.5浓度过高的时候,在公路旁晨练的做法不合适,外出活动时尽量戴上防护口罩、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距、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的做法合适。
故答案为:
(1)严重 (2)居民区 (3)小 大 (4)A
知识要点四 气温的变化
1.【解析】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的海洋八月气温最高,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析】一天内气温的高低变化,为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值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温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选:C
3.【解析】读图可得,1月的气温约是﹣5℃,7月的气温约是25℃左右,该点1月与7月的气温差为25℃﹣(﹣5℃)=30℃。
故选:D
4.【解析】(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A,B两地,A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弯曲程度大,气温年较差大;B地各月降水都超过100mm,年降水量较多。
(3)A地7月份气温最高,此时降水少,1月份气温最低,此时降水多,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4)A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所在的半球是北半球。
故答案为:(1)气温 降水 (2)A B (3)7 7 (4)北
知识要点五 气温的分布
1.【解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故选:A
2.【解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A
3.【解析】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区,有世界寒极之称。
故选:D
4.【解析】(1)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形成这一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原因是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分布少;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
(3)非洲除了极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南极洲,该大洲有世界寒极之称。
(4)图中A、B两个区域,气温差异较大的是A区域,该地区等温线较密集。
故答案为:(1)递减 纬度因素 (2)平直 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分布少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 (3)非洲 南极洲 (4)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