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测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人口密集,为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B.②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人口稀疏
C.③地区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D.④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
2.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亚马逊平原
C.非洲北部 D.西西伯利亚平原
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以下属于人口分布稀疏区的是( )
A.亚马孙热带雨林 B.亚洲东部和南部
C.欧洲的西部 D.北美洲东部
4.北欧的白种人鼻子髙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炎热 B.多雨 C.干燥 D.寒冷
5.区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体质差异 D.社会制度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反之较快。回答6-7题。
6.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7.某地区某年人口的出生率为0.5%,死亡率为0.8%,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8.在世界主要语言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 )
A.汉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法语
9.下列四种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是( )
A.汉语 B.阿拉伯语 C.日语 D.英语
10.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是下列哪个宗教的活动(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1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英语和阿拉伯语 B.汉语和西班牙语
C.汉语和英语 D.俄语和英语
为了帮助记忆,玲玲在“世界部分区域人种分布图”上绘制了宗教的符号。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区域人种分布的特点是
A.黄色人种分布最广 B.非洲没有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低纬地区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
13.玲玲在相应地区绘制的宗教符号,错误的是
A.北非 B.欧洲 C.西亚 D.东南亚
14.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称为圣城的城市是( )
A.耶路撒冷 B.开罗 C.麦加 D.麦地那
15.有关乡村和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的
B.乡村有不同的类型,包括牧村、渔村、林场等
C.与乡村相比,城市的功能更为多样化
D.城市聚落的规模一般小于乡村聚落
16.下列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居民主要从事渔业
B.乡村里有很多商场、学校、医院,道路纵横交错
C.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17.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本质差异是( )
A.人口的文化素质 B.人们的出行方式
C.劳动生产方式 D.占地面积
18.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
19.下列不属于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
A.安徽皖南古村落 B.云南丽江古城
C.山西平遥古城 D.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20.以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中国传统聚落是( )
A.凤凰古城 B.黄姚古镇 C.丽江古城 D.镇远古镇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计算并回答问题。
(1)计算英国和巴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填入表格的相应位置。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英国 1.2 1.08
巴西 2.03 0.73
德国 0.97 1.04 ﹣0.07
尼日和亚 4.01 1.23 2.78
(2)四国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的 ,属于 (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从中你发现了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 (填“快”或“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 (填“快”或“慢”)。
22.(15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在地的人口密度。
① ,② ,③ 。
(2)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从地形上看,主要位于 地区,例如, ;从气候上看,主要位于 。
(3)亚洲人口稀少的地区,其气候和地形一般是怎样的?并分析其原因。
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斯兰教产生于亚州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清真寺是其主要活动产所,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材料二:佛教创始于南亚地区的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
材料三:基督教形成于西亚,教堂是其主要活动产所,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1)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是 ,其外形如图 (填字母),该宗教教徒被称为 。其主要分布在 洲的西部(如:沙特阿拉伯)和东南部、非洲洲的北部和东部。该宗教在我国该教又称为清真教或者 (填“回”或“道”)教。
(2)基督教的活动产所是 ,其外形如图 (填字母),该宗教起源为人口最多的 洲、发达国家较多的 洲和大洋洲。
(3)我国古代少林寺,是受 教的影响,该宗教现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 (填“南”或“北”)部(如:印度)。
24.(15分)人类的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读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为 景观,图B为 景观。
(2)乡村和城市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是由于 的差异造成的。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 、 。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主要特点。
人口 经济 聚落分布
平原
山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解析】①地区人口密集,为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②地区全年高温多雨,过于湿热,人口稀疏;南美洲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④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通用语言是英语。
故选:A
2.【解析】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非洲北部),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亚马逊平原),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故选:A
3.【解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故选:A
4.【解析】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北欧气候比较寒冷,该地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子通道较长,有利御寒。
故选:D
5.【解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毛发和面部特征等将人类划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大主要人种。
故选:C
6.【解析】非洲地区比较贫穷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是世界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B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析】欧洲是世界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很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某地区某年人口的出生率为0.5%,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是-0.3%,该区域可能在欧洲;D符合题意。
故选:D
8.【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故选:B
9.【解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不属于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C正确。
故选:C
10.【解析】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教堂是基督教的标志性建筑,基督教徒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
故选:C
11.【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故选:C
12.【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分布最广的是白色人种;非洲的北部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故选C。
故选:C
13.【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区域宗教符号相应地区中,北非和西亚是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东南亚和南亚以信仰佛教为主,欧洲信仰基督教为主,故选A。
故选:A
14.【解析】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该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奉为圣城。
故选:A
15.【解析】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的,A正确;乡村有不同的类型,包括牧村、渔村、林场等,B正确;与乡村相比,城市的功能更为多样化,C正确;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D错误。
故选:D
16.【解析】
A.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故A错误;B.城市里有很多商场、学校、医院,道路纵横交错,故B错误;C.农村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故C错误;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故D正确。
故选:D
17.【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本质区别是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故选:C
18.【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
故选:D
19.【解析】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的聚落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北京故宫等;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0.【解析】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目前已达到37处,包括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等。
故选:C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解析】(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英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02%,巴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1.3%。
(2)读表可得,四国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的尼日利亚,属于发展中国家。
(3)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
故答案为:
(1)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英国 1.2 1.08 0.02
巴西 2.03 0.73 1.3
德国 0.97 1.04 ﹣0.07
尼日和亚 4.01 1.23 2.78
(2)尼日利亚 发展中 (3)快 慢
22.【解析】(1)图中数字所在地的人口密度:①10~100人/平方千米,②10人以下/平方千米,③100人以上/平方千米。
(2)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从地形上看,主要位于平原地区,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从气候上看,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
(3)亚洲人口稀少的地区,其气候多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形多为高原、山地。因为这些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崎岖,不利于工农业生产,也不利于人类的生活,所以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1)10~100人/平方千米 10人以下/平方千米 100人以上/平方千米 (2)平原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 (3)气候多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形多为高原、山地 因为这些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崎岖,不利于工农业生产,也不利于人类的生活,所以人口稀少
23.【解析】(1)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是清真寺,其外形如图B,该宗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其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如:沙特阿拉伯)和东南部、非洲洲的北部和东部。该宗教在我国该教又称为清真教或者回教。
(2)基督教的活动产所是教堂,其外形如图A,该宗教起源为人口最多的亚洲、发达国家较多的欧洲和大洋洲。
(3)我国古代少林寺,是受佛教的影响,该宗教现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如:印度)。
故答案为:(1)清真 B 穆斯林 亚 回 (2)教堂 A 亚 欧 (3)佛 南
24.【解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B城市和A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和城市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是由于劳动生产方式 的差异造成的。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主要特点如下图。
人口 经济 聚落分布
平原 稠密 较发达 较密集
山区 稀疏 水平较低 较少
故答案为:
(1)乡村 城市 (2)劳动生产方式 工业;服务业
(3)
人口 经济 聚落分布
平原 稠密 较发达 较密集
山区 稀疏 水平较低 较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