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滔
滔
黄
河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熟悉黄河的源流概况;(重点)
2.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3.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及其上、中、下游的特征;
4. 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重点)
5 . 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难点)
一 黄河概况
1.黄河发源于什么山脉,最终注入哪个海洋? 长度为
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城市是 、 。
3.黄河上游和中游有哪些主要支流?
河口
桃花峪
渤海
巴颜喀拉山脉
湟水
洮河
5464千米
青 海
甘
肃
内
蒙
古
四 川
宁夏
山西
陕 西
流经的省区
山东
河南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 、
、 、 。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流经的地形区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
中游:多支流,河流含沙量大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上游
中游
下 游
黄河各河段特征
二、黄河的贡献
灌溉作用
A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灌溉出“塞上江南”——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刘家峡
三门峡
小浪底
水
能
资
源
丰
富
发
电
找出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二 黄河的贡献
B
黄河中上游的峡谷
小浪底水利枢纽
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
二 黄河的贡献
壶口瀑布
旅
游
资
源
C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
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上游——荒漠化严重
三 黄河的忧患
1、上游——荒漠化
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各是什么?
自然因素:位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
解决措施: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2、中游——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
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2、暴雨集中
3、支流众多。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滥砍滥伐、过渡放牧)
3、下游——地上河
思考:
“悬河”是怎样形成的?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地势低平
流速减慢
泥沙淤积河床
地上河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示
水
面
河
床
面
地 面
“地上河”形成
3、下游——地上河
思考:
“地上河”的威胁?
一遇暴雨,河水决堤,泛滥成灾。经黄河肆掠过的土地往往变成了沙荒地、盐碱地、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
4、凌 汛
巴颜喀拉山
渤海
河口
桃花峪
低纬度 高纬度,河流有结冰期
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4、凌汛
A
B
A、B哪些河段会出现凌汛?
长江会出现凌汛吗?
为什么黄河下游会出现断流现象?
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
5、断流
河段 问题 原因 解决措施
上游
中游
下游
凌汛 下游河面结冰
荒漠化 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
洪水
断流
污染
凌汛
黄河各河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轰炸冰坝
合理放牧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种草、 打坝淤地等
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毁林开荒等
下游地上河易决堤
加固大堤
沿途用水量过多
统一调配
工农业废水、
生活污水排放过多
控制污染源
减少排污
下游河面结冰
轰炸冰坝
能力拓展: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法和措施?
1、上、中游: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
2、下游:修堤筑坝,修建分洪工程。
3、上、中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4、最根本的措施:在中游的黄土高原上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滔 滔 黄 河
概况
奉献
忧患
治理
塑造平原、丰富水能、提供水源
课堂小结
上游:
中游:
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凌汛
凌汛
水土流失
水灾
断流
土地荒漠化
修水利枢纽工程
水土保持—关键
加固大堤
发源地、途经省份、流入海、
流经地形区、分界点、支流
巩固练习
1.黄河的泥沙绝大部分来自(?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源头
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B.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C.下游培修、加固大堤 D.中下游疏浚河道
3.黄河的“地上河”出现在(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黄河下游缺少支流是因为( )
A.下游地区降水少 B.下游地区位于高原,地势高
C.下游形成“地上河”
5.黄河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但不能称为我国第二大河,原因是( )
A.黄河水量不如珠江、黑龙江等大河多。 B.黄河流域面积比珠江流域小。 C.黄河的水患比较频繁。 D.黄河的总落差比珠江、黑龙江要小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