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度南开翔宇九年级期初检测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下列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的是
密度和比热容 B. 温度和热值 C. 质量和重力 D. 压强和功率
对于下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乙图中撤去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会混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臂部感觉热,是因为他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D.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低
放出相同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低
吸收相同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大的物体
放出相同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大的物体
如图所示,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与杯子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桌子受到的重力 B. 杯子对桌子的压力
C. 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 D. 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一间 15m2的普通卧室,其内部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空气密度为 1.29kg/m3)
一支粉笔 B. 一名中学生 C. 一个鸡蛋 D. 一辆轿车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ρ2 和ρ3,且ρ1>ρ2>ρ3,则这三个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为 F1、F2、F3 的大小关系为
F1=F2=F3 B. F1F2>F3 D. 不能确定
如图所示是钢丝钳处于工作时的状态。图中给出了四位同学在钢丝钳单侧钳柄及其相连部分上所画出的动力
F1、动力臂 l1、阻力 F2 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物体在相同力应的作用下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s,力 F 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W1=W2=W3 B. W2>W1>W3 C. W1>W2=W3 D. W1>W2>W3
薛物理同学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所标容积为 V,用刻度尺量其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 L;然后他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注射器的活塞,如图 1 所示,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然后他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端(排出里面空气),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 2 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注射器的活塞,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则他测量出的大气压强最接近于
A. P = B. P = C. = ( + ) D.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得 3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不选或选错的得 0 分。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1kg 酒精和 1g 酒精的热值一样大
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热量从含热多的物体传递给含热少的物体
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多,效率越低
粗糙斜面高为 h,长为 l,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重为 G 物体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中,拉力做功为
W,则
A. 拉力的大小为
B.拉力的大小 ?
C. 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 ?
D.物体受摩擦力大小 ?
?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 S 的实心圆柱体A 和底面积为 2S 的装水圆柱形薄壁容器 B 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 和 p2;将圆柱体 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缓慢浸入圆柱形筝器 B 内的水中,当圆柱体 A 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图计的示数为F,则
A .圆柱体A 的密度为
水
圆柱体 A 的密度为 ( ) 水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2(ρ1+p2)S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p1S+2p2S-F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端午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粽叶飘香”说明了分子
在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如下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
时,内能转化为 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改 变物体的内能。
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如图,剪纸或布时,应选用 最合适;要剪开铁皮,应选用 最合适。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重为 G0 的木箱,小林用大小为 F0 的水平推力推动木箱,木箱在推力的作用下以
v0 的速度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了 t0 时间,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 ;若该木箱在推力的作用下,在 此水平面以 2v0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颜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密闭瓶口。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将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 (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强。拿着这个瓶子人楼顶到楼底,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住密度为ρ的小球,细线的另一端系于容器底部,向容器内注水后(水的密度为ρ0),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 T,则小球一共受到 个力,小球的体积是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37 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
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6 分)若某太阳能热水器在夏季平均每天可将 150kg 的水从 20℃加热到 50℃,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 8×107J/kg,若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的 75%被水吸收,因为改用上述的太阳能热水器, 平均每天可节约天然气多少千克?(已知水的比热容 4.2×l03J/kg·℃)
21.(5 分)物理小组的同学们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利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 如图所示。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
(2)加热 4min,水的温度变化 煤油的温度变化,水吸收的热量 煤油吸收的热量(两空均选“大于”
“小于”或“等于”),说明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3)由图像可知,煤油的比热容是 (已知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6 分)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工人竖起拉力F 作用下,提升重 570N 物体,物体以 0.2m/s
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了 10s,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及绳子所受重力,求:
(1)拉力 F 的功率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7 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探究物体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 的动能。小明通过观察 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均
选填“小车”或“木块”);
(2)实验中将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自由滑下,发现小车从较高处滑下时,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3)小红认为去掉木块,利用粗糙且足够长的木板,比较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也能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 即小车运动距离越远,说明小车的动能越大。于是小红通过在小车上加砝码来改变质量(如图乙),得出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小,该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4)小丽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丙),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
相同程度静止释放(不计铁球与木板间的摩擦),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 (选填“可行”或
“不可行”)按此方案操作,会看到木块移动的距离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4.(6 分)某校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在山上发现一块很大的岩石,他们想测出这块岩石的密度。几位同学随身携带的工具和器材有:电子天平(附说明书)、购物用的弹簧秤、卷尺、喝水用的茶缸、铁锤、细线和一瓶饮用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0)请你从中选用部分工具和器材,帮他们设计一种精确测量岩石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写出岩石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25.(7 分)图为四缸发动机工作原理:内燃机通过连杆把四个汽缸的活塞连在一根曲轴上,并使各汽缸的做功过程错开。曲轴与飞轮相连,飞轮每转动半周,有一个汽缸在做功,其他三个汽缸分别在做吸气、压缩和排气工作。现有一台四缸发动机,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其中排量等于四个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汽缸工作容积等于活塞的面积与活塞上下运动的距离(即冲程长)的乘积,转速表示每分钟飞轮所转的周
数。求
(1)该四缸发动机中的一个汽缸,1s 内做多少次功?
(2)四缸同时工作时,飞轮每转动半周,发动机做功多少?
(3)若在做功冲程里,燃气对活塞压强可以看作恒压,则压强多大
翔宇期初物理答案
1-5. ACBDC 6-10.BCCAD 11.BCD 12.AC 13.BD
14.(1)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引力
15.(1)机械能;(2)做功
16.(1)乙;(2)甲
17.
18.(1)大于;(2)升高
19.(1)3;(2)
20.解:
(1)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小于;等于;水
题目错误,无解。
(1)小车;木块
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错误;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所受摩擦力不同,无法根据路程比较动能大小。
不可行;相同
24.(1)①用铁锤敲击岩石,取下适当体积的小岩石块;
②用电子天平秤出小岩石块的质量m1;
③在茶缸中倒入适量的水,秤出茶缸和水的总质量m2;
④用细线系好小岩石块,提着细线的一端,将小岩石块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岩石块不与茶缸接触),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m3.
25.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