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1.2 做酸奶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1.2 做酸奶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9 22: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 学 导 学 案
课题
做酸奶
课型
新授课
(1)、介绍模拟实验,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2)、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八代以后的数量。
(3)、预测第21代细菌的个数。
(4)、学生实验后汇报感受。
5、讨论并交流:
酸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1、学生阅读资料,谈一谈细菌的有功之处。
2、教师小结。
3、学生阅读资料,谈一谈细菌的 “过”。
4、教师小结。
5、谈话: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
3、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传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
知识超市
细菌繁殖的主要方式:二分裂繁殖。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学习
目标
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他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知道减少致病细菌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做酸奶的活动。
2、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环节
导 学 流 程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教师:同学们都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
(1)吃酸奶的感受。
(2)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3、布置任务:回家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大家一起品尝。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
1、教师: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组内交流,最后由各小组长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细菌与人和自然的关系
(3)、细菌的繁殖
4、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做酸奶注意:
温度,保持35℃--40℃
卫生,所有器皿必须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