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地球的内部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9 22: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
课 题:第二单元 第三课 地球的内部
情感态度: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体会科学研究地球内部的方法。
知识技能: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过程方法: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
重点难点:1.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2. 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设计思路:1. 进行猜测黑盒里物体的活动。
2. 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
3. 指导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地球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解释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准备:教师:黑色的胶卷盒3个(分别装着水、细沙和小石块)、视频资料、课件。
学生:课本、收集地球内部资料、橡皮泥。
板书设计: 3. 地球的内部
内核——外核——地幔——地壳
教学资料粘贴:
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地球内部资料
地球内部构造解剖图
制作能“打开的地球”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地球的内部”。(板书课题)
二、新授教学:
1. 探究暗盒: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个盒子,大家仔细观察,假如我们不打开盒子盖,如何知道盒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2.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①摇一摇 ②钻个洞
3. 师小结:通过摇晃盒子,物体在盒内震动,我们了解到盒子里面装有不同物体(水、细沙、小石子)。
4. 师:通过以上实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深处,科学家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
5. 学生讨论,并将收集的资料与同伴分享。(课件)
6. 师小结(出示资料图片):科学家通过“火山、地震、地壳运动”等自然现象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通过地震和核试验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
7. 师提问: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几层?(观看视频资料)
得出结论:四层:内核——外核——地幔——地壳(板书)
8.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观看视频资料)
9. 请学生用熟鸡蛋作类比,帮助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出示解剖图)
10. 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科学家对地球的了解,我们可以用橡皮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
11. 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制作?
12. 教师出示制作提示。(课件)
13. 分小组合作①交流汇报,确定方案。②分组制作③组长填写评价表
14. 展示作品。
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我得了 颗
评价项目
下次努力
1.外形美观
??
2.内部比例与色彩
3.组员的合作情况
三、总结拓展:
1. 人类是如何了解到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学生谈论并回答)
2. 小结: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是根据地震波发生折射的不同推测出来的。地球内部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研究。
3.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地球。(出示保护地球图片)
四、课后反思:
1. 通过实验引入让学生探索地球内部构造。
2.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地球内部。
3. 用生活中常见的熟鸡蛋作类比,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
4. 通过学生亲手制作,感受地球内部构造。
5.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并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给学生渗透环保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