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体会花鸟画中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表现方式;。
2、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3、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鸟语花香。
1、播放音乐《鸟语花香》,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那个季节?(鸟叫声,想到了春天。)
2、春天有什么景色?(小草,小鸟,花。)
3、这么美得季节想去欣赏吗?
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4、你能用那个成语来描写春天呢?(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等)
5、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语花香。(板书:鸟语花香)
二、讲授新课:
1、看了这么美的景色大家心情怎么样?画家用笔、墨、纸、颜料把画画在宣纸上,我们把它称为中国画。课下大家搜集了很多有关中国画的知识,谁知道中国画分为哪几类?
(山水、花鸟、人物)
2、想一想我们要画的鸟语花香属于那类?(花鸟)
什么是花鸟画?花鸟画你知道那些画家?
3、齐白石是当代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画。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端午节。
枫叶图:大家仔细观察画家笔下的枫叶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疏密变化。)
(3)虾:齐白石最有名的画,大家看了有什么感觉?(活灵活现)
4、比较照片上的荷花和画家笔的荷花。
国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一种精神上的表现。我们来看看《爱莲说》是如何描写荷花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很多画家都喜欢画荷花,用它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5、介绍中国画的技法,学生动手感受国画的神奇。
中锋用笔侧锋用笔:用毛笔竖着画,把毛笔放倒了横着画。你来观察有什么发现?(竖着画线比较细,放倒了画线比较粗)我们把毛笔竖着画成为是中锋用笔;放倒了成为是侧锋用笔。
墨分五色:毛笔直接蘸墨画一画,毛笔加很多的水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我想一笔表现墨的浓淡应怎么做?我先蘸水,然后在笔尖沾墨放倒了画。大家看一下画出来的效果,笔尖画的比较深,笔根画出来的比较浅。墨分五色分别是:焦、浓、重、淡、清。
干、湿:刚才我画的时候笔上的墨和水比较多,画出来比较湿,如果我把这些水和墨挤干了画,大家看,画出来的效果比较干。墨还分干湿的变化。
三、教师演示、学生作画。
1、教师用刚学的技法示范。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用了中锋用笔和侧缝用笔,墨色有浓淡的变化,有干湿的变化。)
2、很多画家在作画时都用了中锋、侧缝。想不想去看看?我们一起来看看画家笔下的鸟语花香。
3、出示作业要求,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评价。
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五、拓展
刚才大家画的非常棒,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花鸟画的大家,欣赏他们的作品。相信你会有不少的收获。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毛笔、墨汁、颜料,运用中锋、侧缝把画画在宣纸上,会产生神奇的效果。大家高兴吗?老师这还有一副中国画,送给大家,我希望大家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运用我们这节课学过的技巧画出我们生活中的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欣赏中国画,了解一些中国画的知识。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聆听鸟鸣声,脱离常规的眼耳共同体验,引起学生的多方联想,发散思维,带着好奇感走进鸟语花香的水墨世界。
第二环节的笔墨体验,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通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一张张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特点。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
第三个环节教师的示范,学生的体验同步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体验氛围。学生学会蘸墨法的绘画技法,学生再加以练习。
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画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通过本课内容体现的水墨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时不受表现技法、方法的限制,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