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 5.1 圆的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 5.1 圆的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30 16:3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会使用圆规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抽象概括、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为活跃气氛,先和学生玩一个游戏——说和做相反。比如:老师说“坐下”,学生“站立”;老师说“左手”,学生举“右手”。
师:同学们的反应都非常迅速,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灵敏的头脑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2、导入: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周围什么地方见到过圆。(生答)教师课件出示自己收集到的一些有圆的实物图片,提出问题: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我们骑的自行车、开的汽车,车轮都是圆的,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关于圆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并通过刚才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顺利揭示了探究的主题。)
二、动手发现,探索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生答)师:圆又是由什么线围成的?(生答)它又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究一下。
2、师:今天我们分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有一个记录员),采用小组间比赛的形式,看看那个小组学的最好。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把自己剪好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几次后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自学教材58页,思考什么叫做半径和直径?同桌交流。
(3)在你的圆形纸片上画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自学。)
3、汇报结果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圆内出现了很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生:圆的中心一点。
师:我们把圆中心点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2)学生汇报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并说说其中应该重点注意的词语。(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3)学生展台展示画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通过与以前所学图形的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形状,并初步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为进一步研究圆的特征打下基础。)
(4)针对半径和直径的定义进行一分钟速记比赛。一分钟后老师抽查几名学生的速记成果。
师:大家对半径和直径的定义掌握的非常好,那能否灵活应用呢?下面老师来考考你。
课件出示习题:请观察下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习题巩固对半径和直径的掌握情况)
师: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圆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接着来学习。
4、小组合作探究要求(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直径呢?
你发现了什么?
(3)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和直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圆的半径和直径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
5、小组汇报结果。
(1)同学们在圆形纸片上画半径和直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
小组长(记录员)汇报整理的结果。
师:如果继续让你画,你能画出多少条?
生:无数条。
小组长(记录员)再汇报测量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
师:通过以上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测量并回答。
师生归纳: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出示相应的课件)
师:你能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他们的关系吗?(生答)
板书:d=2r
师:不同圆的半径和直径存在这种关系吗?
生答:通过测量比较,不存在。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与实效,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圆的各种特征。)
师:大家知道了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下面老师就来测验一下你掌握的情况。
(3)课件出示习题:
半径(r)
0.2米
1.03厘米
2.6米
直径(d)
0.8分米
1.4厘米
(学生抢答)
三、圆的画法。
1、尝试画圆,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画圆的方法?
生答: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用圆规画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画出圆,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科学最方便?
学生通过比较各种方法,得出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用圆规尝试画圆并说说画法。
2、师生一起规范画圆的步骤。(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总结画圆的步骤:1、定半径;2、定圆心;3、画圆。在画圆的同时标出圆心和半径(或直径),说说用圆规画圆应注意的事项。(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画圆(课件出示):画半径为3厘米、直径为4厘米的圆各一个。学生作品展台展示并说清画法和依据。
4、学生同桌讨论(课件出示):比较上面画的这两个圆哪些地方不同?圆的位置、大小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学生交流并回答: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在认识圆之前,已经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得到圆,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课件出示)
判断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5)直径总是半径的2倍。( )
然后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基本应用的题目旨在熟悉圆的各部分及名称,练习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综合应用题目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师: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做的还不足?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d=2r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或直径)决定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