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解方程(四) 课 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习解三步计算方程基础上编排的一个教学内容,解三步计算的方程是主要运用以前所学的化简代数式知识把复杂的方程化为简单方程,再运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提高解方程的技巧,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方程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化简和解三步计算的方程、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解决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方程的基础,通过化简逐步学会把方程化简,然后正确解答,由于这类方程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许多学生在化简时会出现方法错误,因此,需要教师合理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号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方程的基本解法。 2、会使用化简的方法来求方程的解。 3、在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提高应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班化教育 “主动-有效” 驱动单 “主动-有效” 的追求目标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掌握解三步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尝试练习中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主要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策略:通过学生尝试练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方程的心得,给每个学生创设做、想、说、练的机会,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完善自己的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 学会解形如 a X +b = c X 的方程。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化简形如 a X +b = c X 的方程。
课前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解下列方程 4x-0.8+1=3 5-1.2x-1.3x=2 4x÷5+x-3.6=9 10x-6x=18 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反馈,说思考方法。并引导学生检验。 学生练习,集体校对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的练习,帮助学生温习解方程的方法,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例,让学生看图写出方程,然后思考如何计算。 板书: 6X+18=10X???????? 2、观察:这道题与我们原来的题有什么不一样?(这道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有未知数x) 3、学生思考,再观察、思考、讨论:9这两个题目有什么关系?) 4、思考: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 交流解方程的方法: 如果未知数出现在方程的两边,还是运用四则运算的关系进行化简,然后求出方程的解。 教师板演: ?? 6 X+18=10X? 解:??? 18=10X-6X? (教师适时讲解: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18=4X????????????? ?? X=18÷4 ?? X=4.5 5、小结:当方程的两边都有未知数时,我们首先还是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把未知数移到方程的同一边,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6、模仿练习: 9 X - 36 =5 X 学生独立尝试;交流反馈,总结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通过把复习题变形为例题,使学生通过观察较容易地发现新知识和旧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能自主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可以自己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不仅渗透了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知识 1、? 判断: 132+5X=7X?? 0.9X=7.8-0.4X 解132=7X+5X? 解0.9X+0.4X=7.8 132=12X 1.3X=7.8 X=11 X=6 2、解下列方程 ? 3 +2X=5X? 36-4x=5X ? 4X-5.6=3X? ☆6X=32-4X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校对。 方程变形是学生解此类方程的难点,通过判断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要正确解等号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方程,最重要的是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把未知数移到方程的同一边。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先思考,再回答. 帮助学生深化记忆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 一、解下列方程 9X=5X+3? 36-3x=5.5X ? 7.4X-5.6=2.4X? ☆12X=32-4X 3(4-X)=5X 1.2X=9.6+X 练习册 学生独立完成,并上交。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进行补习。
教学反思:
解方程 ? 6X+18=10X? 解:??18=10X-6X? 18=4X????????????? ?? X=18÷4 ?? X=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