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 花 生教案+反思(2课时表格)

文档属性

名称 2落 花 生教案+反思(2课时表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30 11: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落 花 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写“亩、浇”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吩咐、便宜、石榴”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空、种”在文中的读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并试着运用这种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3.情感与价值
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相比,虽然花生不如它们漂亮,不能炫耀于枝头,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在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特点,分析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
教师: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们知道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吗?(学生回答。)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叫许地山,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落华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接下来在我们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3.一起来读读课题。(落花生。)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的一篇经典叙事散文。
4.齐读课题。(不拖腔,干脆自然。)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的认识与书写情况。
(1)投影出示预习单,重点检查读音。
PPT出示:
半亩  居然  吩咐  便宜  石榴  爱慕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学习生字“慕”。
出示生字“慕”,观察其字形,说说怎样能记住它。(引导分析字的结构、组词。)
一起书写这个字。我们在写生字时,一定要看清字的笔画、结构,要把它写正确。
我们写字,不但要保证正确,还要追求美观。下面请同学们从美观的角度再去观察这个字,看我们怎样写才能使这个字更漂亮些。(草字头的两竖要写出变化,中间的“曰”字要写得小一些,“大”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些。)
汉字讲究结构,讲究押韵,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重心平稳,注意点画的呼应与变化。
(3)练习写两个“慕”字。
好,下面就让我们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用心将这两个字在练字纸上练习两遍,注意要写得漂亮些。
(4)展示学生写的字。
你看,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用心去书写,你就能写出漂亮的钢笔字。希望同学们在平时也要坚持像今天这样,用心去写好每一个汉字。
2.指名分段朗读,重点指导读正确、流利。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大意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记叙的这件事的主人公是谁?简要概括这件事,说出事情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
2.细读课文,了解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重点便抓住了。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落花生》,深入学习。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分角色朗读第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
2.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对比、关键词句)
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可贵品质。
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不能炫耀于枝头,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
3.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哪句话告诉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  ”画出来。(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小结:父亲是借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作借物喻人。
三、升华主题,理解中心
1.同学们,文中的父亲运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他的孩子们,花生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这也正是父亲说它最可贵的原因。在这里,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2.父亲的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人?
(1)出示后再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是的,父亲在告诉孩子们,外表丑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课件出示,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②我注意到一个词:“体面”,什么是“体面”?讲“体面”有没有错?(举例说明。)
所以说,讲“体面”没有错,关键是不能什么?
③对了,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舒适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是的,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④理解“有用的人”。
那么同学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生活中,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有用的人”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哪些人?哪些行业?
刚才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呀,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很多的工作看似平凡、不起眼,但他们都对他人、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老师也想举个例子。
课件出示:
这个人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个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喊,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
他曾说:(课件出示,齐读)“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把“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是的,他是把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生做人的追求。
四、赏读全文,学会借物喻人
好了同学们,你们看,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板书:借物喻人)。
五、总结
落花生朴实无华,却品质可嘉。作者在文中、诗中不仅仅是在讴歌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更主要的是在讴歌有其精神的人。
六、作业
1.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2.“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整节课课时划分清楚,层次清晰,重点也突出,浑然一体。符合高年级阶段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
2.结合课题研究,我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句段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设计。例如:研读父亲说的那段话时,分了三个层次进行:先让学生理解“可贵”一词,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可贵”就是“宝贵”。花生的“可贵之处”在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样学生先读懂了文本的内容,再让学生思考父亲说花生的可贵之处,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先提到另外三种水果,继而总结出“对比”的表达方法,作用是更加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3.学生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句中的冒号,指导读好父亲的话,将花生的可贵之处记在心间。这样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读懂了字面的意思,也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意思,学会了表达,很好地落实了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这一教学目标。
4.本堂课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切实做到了大容量、快节奏、求高效。
[不足之处] 不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